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鸚鵡螺科(學名:Nautilidae)是鸚鵡螺亞綱、鸚鵡螺目下僅存的一科,現存2屬6種。具捲曲的珍珠似外殼,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斗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鸚鵡螺科以十足類甲殼動物、海膽、小魚和頭足類為食。活動相當頻繁,一年可移動150千米。經常晚上游至淺水區,白天返回深水區。分布於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分布水層為表層至500米水深,最適水層150-300米。[1]

[]

目錄

保護現狀

鸚鵡螺科下級的所有種都是《華盛頓公約》Ⅰ類保護動物。 珍珠鸚鵡螺(Nautilus pompilius)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

鸚鵡螺科具捲曲的珍珠似外殼,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斗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異鸚鵡螺屬(Allonautilus)臍小或中等,徑長為殼殼徑的5-16%,殼橫截面卵形;鸚鵡螺屬(Nautilus)臍大,徑長約為殼徑的20%,殼橫截面近正方形。

棲息環境

棲息水層為表層至500米水深,最適水層為150-300米。

生活習性

鸚鵡螺科主要通過串管排出海水,調節自身的比重而浮沉於水層中。壽命可達20年。性成熟後生長緩慢,體細胞幾乎不生長。活動相當頻繁,一年可移動150千米。主要營底棲生活,白天多在珊瑚礁間或海底棲息,或以幾十隻短腕爬行,夜間常憑藉漏斗和串管排出海水而短暫游泳。以十足類甲殼動物、海膽、小魚和頭足類為食。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菲律賓群島南部、新喀里多尼亞島新不列顛島附近的海域。活體死後,空殼充氣上浮,隨海流四處漂蕩,散布很廣。中國的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和台灣島東部沿岸僅採到鸚鵡螺空殼。

繁殖方式

卵生,卵單個產出,黏附在硬物上,水溫21-24℃孵化需14個月。在自然界中,卵產於80-100米的淺水水域,幼體孵化後潛入深層冷水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