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埔漁港
鹽埔漁港位於台灣西南端海岸(屏東縣西南隅),高屏溪出海口南側,東港溪下游出海口東、西兩岸,本區海域因居河口附近,漁船出入方便、沿岸魚群眾多,又有黑潮支流和中國大陸沿岸寒流在此相匯,構成良好漁場;早年即因漁業條件優越,漁民聚集而發展成東港鎮。
東港於民國前8年即成立漁會組織,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全國發展漁業最早之漁港,民國48年(西元1959年)建港,至今已逾50餘年,屬全國第一類漁港,目前港內以中小型作業漁船居多,屬於典型的傳統漁港,漁業型態包含養殖漁業、沿近海漁業(近海鮪釣漁業及拖網漁業)和遠洋漁業;漁獲物以鮪魚、旗魚、鯊魚為大宗,港內大小漁船超過一千五百多艘,為台灣最大的近海漁業基地,亦是遠洋漁業重鎮,漁船作業遍及全球三大洋。
泊區包含東港及鹽埔兩處,陸域面積34.84公頃,水域面積47.36公頃,水陸面積合計達82.2公頃,漁塭養殖33.33公頃,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巴士海峽,同時也是東港溪及高屏溪的出海口,海域漁產豐富,為台灣漁業資源豐富及漁產物種最多樣之漁港。
目錄
漁船及作業海域
根據108年統計本區所屬漁船大多數為遠近海作業,沿岸次之,少部分為河沼,養殖漁民亦佔不少,計有動力漁船1,160艘、舢舨45艘、漁筏357艘,合計大小漁船數1,562艘。
其中鮪延繩釣類漁船971艘、拖網類漁船189艘。
5噸以下(CT0)漁船37艘,5~10噸(CT1)52艘,10~20噸(CT2)80艘,20~50噸(CT3)315艘、50~100噸(CT4)434艘,100~200噸(CT5)27艘,200噸以上(CT6)26艘,漁船作業遍及全球三大洋。
遠、近海漁獲物大部分為鮪魚、旗魚、劍旗魚、鬼頭刀魚、白帶魚、加納魚、鯊魚、雜魚等。
拖網漁業
拖網漁業漁船,以台灣海峽及本縣沿海和本省東部沿岸海域為漁場。拖網漁業主要以底棲性的生物為捕撈對象,依作業方式分為單拖網及雙拖網兩種。
鮪延繩釣漁業
以南中國海及本省附近沿海與鄰近之太平洋海域為主要漁場,少部分遠赴印度洋、赤道及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島與關島附近海域為漁場。近來尤於國內漁業資源減少,有向國外尋求漁業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捕撈。主要魚獲以黃鰭鮪、大目鮪、長鰭鮪及旗魚、鯊魚為主。
雜魚延繩釣漁業
以台灣海峽南部本縣附近沿海海域為漁場。以底悽性魚種為主,但對鬼頭刀亦有良好之漁獲。
傳統鮪延繩釣
以捕撈棲息於海洋中層水域的長鰭鮪為主。為節省冷凍貯藏空間,魚兒被捕上船後都只切除一小段尾鰭處理後,放入零下20℃的低溫凍結,銷售歐美製作海底雞罐頭原料魚(主要為長鰭鮪)。
超低溫鮪延繩釣
以捕撈棲息在海洋較深水層的黃鰭鮪、大目鮪、黑鮪為主。
船員在魚捕上船後即去除鰓、鰓蓋、鰭、內臟及放血等處理後,放入零下50℃以超低溫急凍後包冰貯藏,目前銷售日本生魚片就是以此種漁業所捕獲的鮪魚以超低冷凍方式處理。
小型鮪延繩釣
以捕撈棲息在海洋中層、表層的黃鰭鮪為主,在去鰓、鰭、內臟的簡易處理後,放入有碎冰覆蓋魚艙冷藏,或 放入1℃至零下1℃的低溫鹽水貯藏。 養殖漁業
漁塭養殖
約33.33公頃〈鹹水漁塭33.18公頃,淡水漁塭0.15公頃〉,以牡蠣、紅衫、虱目魚、草蝦、紅尾蝦、蟹及其他高經濟價值之石斑、龍膽石斑、鰻魚、午仔魚、海鱺等海水魚類為主。
淺海養殖過去以大鵬灣養蚵為養殖場,面積曾達約1公頃,以牡蠣為大宗,惟隨大鵬灣風景區開發目前所存不多,僅剩零星養殖,面積不大。 [1]
地理位置
屏東縣位於台灣最南端,東以大武山脈與台東縣為鄰,北以高屏溪鄰接高雄市,西南臨台灣海峽,南以巴士海峽與菲律賓隔海相望,東南瀕臨太平洋,三面環海,面積有2,775.60平方公里,海岸線自新園鄉高屏溪至牡丹鄉與台東縣界止全長146公里及琉球離島15公里。黑潮主流沿台灣東岸北上,一部份支流則沿西岸向北流出台灣海峽至東海與黑潮主流相匯合,構成良好漁場。
東港鹽埔漁港分為東港與鹽埔兩泊區,分別位居東港溪出口南、北兩岸,東港漁港為南中國海、中太平洋、印度洋等遠洋延繩釣作業漁場的基地,漁撈作業得天獨厚,為臺灣地區在高雄以南之重要避風港及鮪魚集散地,鹽埔泊區之闢建係因東港泊區受限於腹地無法擴建,為漁船停泊作業及漁業發展需要,乃選定東港泊區對岸即東港溪下游出海口西岸之新園鄉鹽埔村闢建新泊區,漁港地位及區位相當重要。
本縣漁戶人口數30,549人,約佔總人口數之3.55%。全年漁業生產量為73,503公噸, 價值約123.39億元。
歷史沿革
東港泊區自民國40年起由前臺灣省政府漁業局、屏東縣政府撥款興建,至69年計完成。由於本區漁業發展迅速,原有泊地碼頭設施已不敷使用,於「第一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撥款3億5仟餘萬元增建碼頭。惟遇有颱風或強烈季風時,泊地穩靜度不佳,漁船常有碰撞損壞情形。為保障漁船停泊安全,改善工程納入「第二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內,分78、79兩年度辦理延長南防波堤120公尺及加高南防波堤胸牆315公尺,於79年4月完成,有效改善泊地穩靜及保障漁船進出安全。
本港之近海漁船噸位已朝向大型化,由於50噸級漁船之吃水深較現有碼頭水深大,返港時靠泊困難,前臺灣省政府乃於85年度興建深水碼頭,將導流堤南側卸魚碼頭及水產學校周圍碼頭改建為水深-4.5m 之深水碼頭,供50噸級以上漁船停泊,完成後已能有效紓解本港大型漁船停泊問題。86年為改善港口穩靜,興建北岸突堤30公尺,89年因加油碼頭損壞進行搶修及於港口南側之消波水域加拋消波塊,90年度又於水產學校東北隅附近興建內突堤碼頭30公尺以增加船席。近年來港區建設除96年新建魚市場、100年興建停車場外,主要以維護設施功能及風災復建為主,包括航道泊地疏浚、老舊碼頭修復、東港溪突堤修建、堤防復建、加拋消波塊、導航燈更換、碼頭舖面及路燈汰換等。東港泊區現有碼頭3,330公尺、泊地約14.3公頃,成為本省南部設施最完備之近海漁港。
鹽埔泊區之闢建係因東港泊區受限於腹地無法擴建,為漁船停泊作業及漁業發展需要,乃選定東港泊區對岸即東港溪下游出海口西岸之新園鄉鹽埔村闢建新泊區,於「第一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自73年度起興建,至85年度止完成。惟鹽埔泊區航道原經由五房排水渠道及東港溪出海,航道易遭淤淺,水深僅足供10噸以下漁船進出,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於民國92 ~ 97年委託屏東縣政府辦理港口改善工程,歷經兩期共5年施作,於97年2月完成。至100年再辦理北防砂堤後續興建工程。鹽埔泊區已由新港口進出航道,足供100噸級漁船進出,現有碼頭1,810m、泊地約11.66公頃。
漁港現況
東港鹽埔漁港除為漁業發展基地外,另提供東港溪側突堤碼頭作為航行於琉球嶼間之公、民營交通船停靠船席,成為屏東縣離島之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埠。
此外,東港鹽埔漁港向來以鮪魚及櫻花蝦特產著名,尤其每年「鮪魚季」時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往,成為東港地區有名的節慶活動。漁業署為突顯漁港之文化、歷史、人文及建設之多元化價值,讓國人更進一步體驗全國漁港之美,推廣漁港深度旅遊,於98 ~ 100年度共辦理三屆之十大魅力漁港活動,東港鹽埔漁港以「海鮮老饕」主題榮獲第二屆十大魅力漁港。[2]
客貨運專區建設計畫
屏東縣政府推動大東港地區漁港特定區發展,啟動鹽埔漁港規劃客貨運專區建設計畫,除建置跳港遊憩轉運站,並在港區規劃海洋廣場、觀海平台等設施,縣府表示,目前全案已報請交通部爭取1億9000多萬經費,一旦核定通過,預計2年內完成,鹽埔港將成為鹽琉航線的據點,帶動大鹽埔地區的發展。
鹽埔漁港屬一類漁港,自民國97年完成「鹽埔漁港擴建工程」後,港區外擴設施日漸完備,現可供100噸級漁船進出,由於鹽埔漁港水深平穩、腹地大,極適合發展交通航運,但因受限只有漁撈漁船能進出,經邀集交通部、港務局、漁業署、鵬管處召開跨部會議,同意將鹽埔漁港畫設客貨碼頭專區。
縣府交通旅遊處表示,近年來小琉球觀光旅遊興盛,地方一再提出將已飽和的東港碼頭船隻疏導至鹽埔港開船並活絡鹽埔港的訴求,隨著去年7月鹽琉線交通航線開通後,縣府已於去年底以「鹽埔漁港客貨運專區建設計畫」積極向交通部申請補助建設經費1億9550萬元,將於漁港內客貨運專區建置跳港遊憩轉運站、海洋廣場、停車場及觀海平台等設施。
其中跳港遊憩轉運站主體建築為三層樓建物,主要提供遊客候船、諮詢、觀景等服務;戶外停車場,預計可容納68台小型車、135台機車及8輛遊覽車停放,也設置了公車候車區及計程車招呼站供民眾使用大眾運輸。
至於海洋廣場則配合轉運站規劃作為休憩的開放場域,除保留漁業使用之彈性空間外,平日則作為在地居民交流與休憩場所,假日時亦可提供遊客觀賞海景、船隻運行及從事海釣活動;觀海平台則規劃作為海洋生物雕塑區,展示各種海洋生物雕塑,作為藝術展現、觀賞及知識教育場所。
縣府強調,鹽埔漁港在地理區位上與東港、大鵬灣休閒特區相鄰,同屬屏東縣區域計畫規劃之海洋產業發展區,在海洋產業觀光日漸蓬勃及良好的交通系統發展下,已顯現觀光發展契機。未來鹽埔漁港客貨運專區完工後,將解決東港交通船擁擠問題,並以符合鹽埔漁民的產業文化與生活節奏,期待在漁港為背景舞台與生態觀光活動中,達成永續多元的海洋景象並創造豐富的海岸風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