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鹿角苔是錢苔科錢苔屬植物,多年生漂浮或濕生草本。株高1-6厘米。扁平,帶狀,多數密集生長,淡綠色,長1-6厘米,寬0.5-2毫米,多回叉狀分枝。橫切面呈新月形。腹面疏生假根,無鱗片。雌雄同株。精子器及頸卵器都單生。孢子黃褐色,半透明,直徑約75-90微米,外壁具網狀突起。生於水面者不產生孢子。

目錄

鹿角苔的介簡

鹿角苔Riccia fluitans

別名:叉錢苔

分類:苔蘚植物

科屬:植物界 苔蘚植物門 苔綱 地錢目 錢苔科 錢苔屬

盛花期:不開花

鹿角苔又名叉錢苔,其最討人喜歡的就是Y字形叢生葉端會冒出一顆顆氣泡,幻化成美人魚的祝福。但要看到氣泡海的壯觀景象,強光和充足的C02是必須的。不喜含鹽軟水。由於是沒有根部的海綿狀漂浮性水草,因此多半是一細網或黑線將其固定在不同形狀的石塊上,或是整個網在大塊沉木上。大多用來營造森林裡蘚苔的感覺;修剪時,採取斜角方式下手並避免破壞葉端生長點;以分葉的方式繁殖。

鹿角苔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用於水族箱裝飾的浮苔科植物。[1]

形態特徵

株高1-6厘米。植物體葉狀,革質,規則多次二歧分叉,先端心形,氣室六角形,氣孔較少,單一突出,向地面着生多數假根。扁平,帶狀,多數密集生長,淡綠色,長1-6厘米,寬0.5-2毫米,多回叉狀分枝。橫切面呈新月形,背面表皮為單層細胞;營養組織由多數細胞連成孔網狀,細胞大型,綠色。腹面疏生假根,無鱗片。雌雄同株。精子器及頸卵器都單生,包被於葉狀體內。雌苞圓球形,無柄;成熟後向葉狀體腹面突出呈圓球形,外面生多數假根。孢子黃褐色,半透明,直徑約75-90微米,外壁具網狀突起。生於水面者不產生孢子。

生長環境

多見於陰濕土面或牆腳,池塘水面浮生或濕土生。叉錢苔喜疏陰之處,喜溫暖,怕寒冷,在15-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0℃。喜生水田之水邊,基部着泥生假根,中部沒水中,有時先端出水面,密密叢叢。重重疊疊,生長繁茂;並常全部沒水中,假根附着於他物,如割稻後,水稻之殘株,便為其常見的附着物,岩石亦可附着,真正漂浮水面者,為數不多。 [2]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遠東地區)、印度新西蘭美洲歐洲非洲;在中國分布於秦嶺以南各省區,主要分布於上海黑龍江遼寧安徽台灣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用分株法繁殖,可於全年進行。營養繁殖為先端不斷分叉生長,後端不斷死腐,越生越多;生水邊者和沒水中或浮水面者,均盛行此法,有性生殖產生孢子而萌發成新株,此法僅限於生泥濕之地者行之。浮水生長者不生孢子。

多圖

栽培技術

缸養

由於叉錢苔為漂浮植物,因此在栽培中通常不使用普通的固態基質,而應將其種植於未污染的淡水中。當室內栽培時,可選用自來水作為栽培基質。缸養可以結合分株進行操作。最好將叉錢苔單獨種植,栽培容器通常為小型水族箱,也可使用堵好排水孔的中型花盆。注意擺放地點要有較多的光照。先將清水注入栽培容器中,再將準備好的種苗直接放入即可,注意投放密度不宜過大。

管理

叉錢苔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注意鹽度不宜過高。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6.8-8間,即呈微酸性至微鹼性。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少,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為了保證其迅速生長,可在夏秋兩季每周追肥一次,注意控制用量,以免對植株造成傷害。在冬春低溫之際,日光過強植株泛黃,觀賞效果較差;光照不足植株生長緩慢,顯得不很健壯,最好讓它每天接受2-4小時的散射日光。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叉錢苔不易患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苗迅速,生長較快。由於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分櫱,因此叉錢苔實際處於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態。其觀賞時間相對較長,隨着植株的不斷繁衍,每年需要重新分株,連續栽培時段的長短視實際管理水平而定。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適合室內水體綠化,是裝飾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

鹿角苔的養殖方法

  1. 將玻璃切出想要的形狀:比如方的、圓的、甚至可以製成金字塔或者想要的任何形狀。並且打磨倒角製成造景胚。
  2. 在乾淨的玻璃表面塗上一層玻璃,膠然後沾上一層底砂,底砂最好能夠和水族箱的底砂相同。這時要注意將邊緣也粘上底砂。
  3. 待玻璃膠干透以後放上鹿角苔分株並用細透明漁線用織網的方法或者直接用橫直線手法將鹿角苔綁好。這時由於玻璃胚邊緣也有細紗所以漁線不會打滑造成無法固定。
  4. 放入水族箱到時候自然就會有很漂亮的造型。

我們將此引申以下也就是說在山石、沉木上我們也可以採用此中方式造型。這樣將給我們的鹿角苔造景帶來很大的便利,並可以隨心所欲的造出自己喜歡的造型來。[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