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鹿角蕨
原圖鏈接

鹿角蕨 又名:又稱:麋角蕨、蝙蝠蕨、鹿角山,水龍骨科鹿角蕨屬,英名:Elkhorn fern。原產於熱帶亞熱帶的常綠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只有十八種原生的鹿角蕨

目錄

介紹

葉有二種:

  • 腐質收集葉:圓形或扇形,新生原為灰綠色,隨成長成熟變為乾褐色。老葉乾枯後能被長出的新葉包覆在其中,成為腐植質,所以稱之為「腐植質收集葉
  • 孢子營養葉(稔性葉):形狀似鹿角且具懸垂性,長可達90~100公分,革質,呈彎曲狀向下垂,具柄,葉面暗綠色並密佈柔毛,葉背綠或泛灰白色光澤,因其形狀故稱其為糜角蕨或鹿角,蕨孢子囊群密集著生於有之孢子營養葉(稔性葉)裂片背面頂端,當長在葉端底部的孢子成熟時,孢子便能隨風散落到較遠的地方繁殖。營養葉是一片覆蓋在另一片之上重疊着生長,保護着根部,並負責攔截從上方流下來的珍貴水分和養分,[1][2][3]

分布

原生的鹿角蕨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們最常見到的是Platycerium bifurcatum 「二叉鹿角蕨」,不同品種的二叉鹿角蕨,葉尖分叉由二叉至五叉都有。二叉鹿角蕨與Platycerium superbum「超大鹿角蕨」及Platycerium hillii「昆士蘭鹿角蕨」(又叫「深綠鹿角蕨)均來自澳洲

非洲赤道的Platycerium elephantotis「象耳鹿角蕨」,是唯一孢子葉葉尖沒有分叉的鹿角蕨。另一鹿角蕨Platycerium andinum「安第斯鹿角蕨」顧名思義是來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是美洲唯一的品種。

亞洲鹿角蕨中最大的品種Platycerium wandae女王鹿角蕨來自爪哇;Platycerium coronarium 皇冠鹿角蕨來自緬甸越南一帶,它們的孢子葉是所有鹿角蕨中最長的;原產的Platycerium grande大葉鹿角蕨只在菲律賓群島出現,而屬於小型品種的Platycerium wallichii鹿角蕨[則來自雲南印度一帶[2]

栽培環境

生長適溫大約在 15-30℃ 範圍相當廣。他的葉片表面有一層臘質,所以不像一般蕨類需要較高的空氣溼度才能生長,而且也不需直射光,只需要有明亮的反射光即可生長。

介質

人為栽種時,常利用蛇木板來讓他依附生長,如果要用盆植可選擇樹皮、蛇木屑、或較輕的石塊、搭配水苔來種植,而取得植株的方式可用孢子播種、分株、分蘗等方法。

澆水

鹿角蕨的根系喜透氣良好,澆水過多及排水不良,易導致植株腐爛,只需3-4天澆一次水即可;進入冬季的生長停頓期尤應減少澆水,只需一星期一次即可。若為蛇木板板植,可用浸泡蛇木板數分鐘的方式補充水分。若介質或植株表面長青苔,即表示水分過多了。水分太多,通常是栽培鹿角蕨失敗的主要原因

光照

鹿角蕨都喜歡明亮的散射光線,害怕強光直射,最好在夏季給它們遮去50%-70%的陽光,在冬季低溫的日子則可接受柔和的日照。

溫度

能耐35℃高溫,最適溫度為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但可以忍受短暫的0℃低溫或35℃高溫。鹿角蕨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這種環境若通風不良會容易招來蚧殼蟲或蚜蟲,所以平時應注意保持通風良好。

施肥

生長期間,每月一次將少量腐熟有機肥或氮肥用大量清水開成稀薄液肥,用澆水的方法灌溉。

參考來源

  1. 園藝文摘編輯部. 園藝達人栽培術:綠色麋鹿-鹿角蕨. 園藝文摘. 2002-07-04 [2020-01-07] (中文). 
  2. 2.0 2.1 餘暇;  . 鹿角蕨 Platycerium. 翼報 稱心園藝. 2010.03:  . 
  3. 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