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1](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是麝科、麝属的动物。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麝 又称原麝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原麝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目录

形态特征

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上部近圆形,吻部裸露。雌雄均无角,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口外。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较前肢发达,散臀高大于肩高,身体后部粗壮。主蹄狭长,侧蹄显著,能接触地面。尾短,隐于毛丛中。雄性腹部具麝香腺,可分泌麝香。腺体大小随个体而异,腺呈囊状。

原麝全身暗褐色,背部、腹部及臀部有排列成4-5纵行肉桂色的斑点,背部斑点不明显,腰、臀两侧斑点较明显,且密集而不分行。嘴、面颊棕灰色,额部毛色较深。耳背、耳尖棕灰,耳壳内白色,耳基部有时杂有黄色斑,下颌白色,颈部有2条自两侧延至腋下的白纹。四肢内侧、腋下及臀部周围呈浅棕灰色,四肢外侧深棕色,尾浅棕色。毛色因地区、季节、年龄而异。

原麝头骨狭长,较轻薄,鼻骨细长,其宽度前后大致相等。额骨前部与鼻骨相连有一处凹陷;泪骨短,略呈三角形,且不与鼻骨相连,额骨与上颌骨分离,因此四骨之间有一空隙。眼无泪窝。

原麝上颌门齿缺失,上犬齿与第一前臼齿间有一空位;雄性上犬齿发达,长而前弯,侧扁,齿尖尖锐,后缘锐利,雌性上犬齿细小。第一前臼齿较小,侧扁,第二、三前臼齿内外缘各具一新月形齿突;臼齿皆有2对新月形齿突,排成两行。下颌犬齿小,与门齿同行,齿面呈椭圆形,下颌臼齿列的齿突与上颌相似,但后臼齿后部有一马蹄形的小叶。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偶蹄目
拉丁学名 Noschus noschiferus Linnaeus 亚目 有角下目、反刍亚目
别称 原麝、香獐、獐子、山驴、林獐 麝科
动物界 亚科 有资料把麝属归为鹿科、麝亚科
脊索动物门 麝属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原麝、林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
哺乳纲 二名法 musk deer
亚纲 真兽亚纲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亚洲东部

栖息环境

原麝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有时随季节的不同而作垂直的迁徙。

生活习性

原麝常单独活动,或雌兽与子兽组成家族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夏季多在石砬子、河谷附近的陡峭山崖活动;冬季喜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栖息。原麝为山地动物,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岩峭壁上活动,在密林中也常行于倒木上,并有攀登斜树的习性,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常停立于山顶石砬子上,四周观望,稍有特殊动静即迅速逃跑,遇险时常隐于石隙中。

原麝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通向栖息地,活动范围亦较为固定。雌雄个体均具发达的尾脂腺,在其经常来往的路线上,将其腺体分泌物主动摩擦于固定的木桩、岩石或树干的突出处,以标定领域界线,通常只在标定的领域内活动,对栖息地留恋性强。

原麝食性很广,取食种类中有豆科、菊科、毛莨科、十字花科、胡桃科等高等植物,亦有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和蕨类等低等植物。总之,夏季多以绿色植物为食,偶尔也吃些两栖类等小动物,秋季喜食各种浆果、蘑菇,冬季则以可食的落叶、果实、枯枝等为食。

猞猁貂熊以及金雕秃鹫等猛禽均是原麝的天敌。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新疆[2]

繁殖方式

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11月和12月为高峰期,此期间雄兽争雌斗争激烈,互以犬齿厮打。妊娠期5-6个月,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为2头,哺乳期2个月左右。初生幼子不能站立,卧于隐蔽处,母麝定期来哺乳和照料,1个月后即可吃少量嫩枝叶。原麝生长发育迅速,雌性2岁达到性成熟,雄性一般要到3岁。饲养条件下,原麝的寿命可达17年。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原麝指名亚种 Moschus moschiferus moschiferus Linnaeus, 1758
2 原麝远东亚种 Moschus moschiferus parvipes Hollister, 1911
3 原麝库页岛亚种 Moschus moschiferus sachalinensis Flerov, 1929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1920-1930年间,由于狩猎该种数量大幅减少。1970年左右,蒙古原麝数量大约为60000-80000只;1986年,蒙古科学院的生物研究所评估原麝种群约有44000只;1990年至2000年,在蒙古该种种群密度降至5-6只/km²。1999年库页岛的渔业与野生动物局估计约有600-650只原麝,数量仍在下降中;东西伯利亚约有27000-30000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则高达150000只。2011年,西伯利亚10个联邦地区的该种总数据估计约有110000只。原麝总体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原麝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仅分布于贺兰山。1996年调查,尚存250余只;2008年左右调查结果显示,其数量有明显回升,具体数量有待考证。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视频

野生麝的珍贵影像

林麝取麝过程


天然高级麝香的来源林麝:看我两枚大尖牙是不是很酷

参考资料

  1. ,2017-07-18
  2. Moschus moschiferus,iucnredlist ,201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