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締
麥嘉締(Divie Bethune McCartee,1820年1月13日-1900年7月17日),字培端,是一名美國醫療傳教士、教育家,是美北長老會最早派往中國的傳教士之一(1843年),在中國土地上建立了最早的新教教會之一(1845年),並曾擔任美國駐中國和日本的外交官,如美國駐寧波首任領事、上海中外會審的法官。他在日本時,還擔任 東京帝國大學教授。他還是一位多產作家,在美國地理學會、美國東方學會和其他協會的出版物上,撰寫了大量關於亞洲歷史、語言學、自然科學、醫學和政治的作品。
目錄
簡介
1820年1月13日,麥嘉締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是紐約羅伯特·麥卡蒂博士的大兒子,14歲進入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20歲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1843年6月,他在費城從事醫學工作時,聽了差會的一次布道以後,立志去中國傳道。
1843年,麥嘉締啟航前往中國,1844年6月抵達浙江寧波,這是《南京條約》規定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他在佑聖觀內施醫傳教。他是鴉片戰爭後最早居住在中國土地上的傳教士之一。他很快就掌握了漢語。1845年,他在在寧波江北岸的槐樹路建立了中國土地上最早的新教教堂之一(槐樹堂),並在此創辦崇信義塾,該校於1867年遷往杭州,改名為育英義塾,即之江大學的前身。1853年,麥嘉締在寧波與第一位來到中國的長老會單身女傳教士Juana M. Knight結婚。
麥嘉締夫婦收養了中國牧師兩歲的女兒金韻梅(1864–1934),她的父母都因病去世。 她成為第一位在國外接受教育的中國女醫生。
除了醫療工作外,麥嘉締還一度代理美國駐寧波的首任領事,直到1857年建立正規的領事服務。後來在煙臺和上海擔任副領事。1861年5月,他跨過封鎖線進入南京,勸說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不騷擾美國人和基督徒,以及對所有受僱於他們的中國人。因此,太平軍進入寧波時,大批的中國基督徒和他們的朋友都獲救了。
他翻譯了第一本寧波方言的《路加福音》,1850年到1853年,麥嘉締陸續編著了《平安通書》4冊,由長老會的花華聖經書房出版,介紹天文、氣象常識。他對中國博物學也頗有研究,在亞洲文會的刊物上發表不少論文,其中有33篇系用中文撰寫。
1862年,麥嘉締被調往山東煙臺,開拓新的傳教區,他是第一個在那裡工作的新教傳教士。1864年任命為美國駐煙臺副領事。
麥嘉締夫婦於1865年回到寧波的傳教崗位。1872年,他們被調往上海,但不久後辭職,加入上海領事館,擔任會審公廨的翻譯。
1872年,日本政府根據他的建議,釋放了載有中國契約勞工的秘魯船隻瑪利亞·路斯號,北京方面任命了一個委員會,前往東京將被釋放的人帶回家,麥嘉締被提名為秘書和翻譯,並為他的服務獲得一枚金牌。此後麥嘉締一直留在東京,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法律兼博物學教授,1875年辭職,1877年一度回上海領館任職,不久回到東京,擔任中國駐日使館參贊。隨行去日本的中國籍義女金韻梅便在日本上學。1881年,金韻梅中學畢業後,麥嘉締又把她送到美國留學,使她成了中國近代第一位女大學生、留學生。他的著作被翻譯成日文,是日本第一部新教文字作品。
1879年,他建議美國前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 就琉球群島問題進行調解,但是中國和日本都拒絕了他的調解。
麥嘉締於1880年返回美國,1882年訪問夏威夷,與中國移民有關。1885年,麥嘉締擔任日本駐華盛頓領事。兩年後,麥嘉締夫婦又接受美國長老會日本差會的派遣,在那裡服務一直到1899年麥嘉締退休。那一年,他因病回到美國,次年在舊金山去世,享年80歲。
麥嘉締在中日兩國服務了近四十年之久。他也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的旭日章。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紐約州的紐堡市。
聖經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舊約全書》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的,但《舊約全書》和《希伯來聖經》有所差異,書目的順序也不同[2]。
視頻
麥嘉締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分鐘讀完《聖經·舊約》,搜狐,2015-12-08
- ↑ 淺談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搜狐,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