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七
麦穗七 |
中文学名: 麦穗七 |
麦穗七[1],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麦穗酢浆草OxalisgriffithiiEdgew.etHook.f.的根或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及云南等省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目赤肿痛,小儿口疮,乳腺炎,带状疱疹。
目录
别名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归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泄泻,痢疾,目赤肿痛,小儿口疮;外用治乳腺炎,带状疱疹[2]。
用法用量
作汤剂,内服每用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相关配伍
治带状疱疹:麦穗七(鲜全草)适量,加雄黄、大蒜少许共捣烂,泡菜油,涂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注
陕南巴山还产有一种粉红花麦穗七,也称山酢浆草。与本品功效基本相同,有清热解毒作用。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洗净,晒干备用。
炮制方法
去杂,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干燥药材根茎呈圆柱形,长4-9cm,直径0.5-1.2cm,表面棕褐色,似麦穗状,有紧密交互排列的叶柄残基。质柔,易扯断。断面灰白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有少数须根,红褐色;基叶3-5,有长柄,皱缩,叶片淡绿色至淡黄绿色,展平后呈三出复叶,小叶片倒三角形。气微,味淡,微酸、辛、甘、涩。
形态特征
麦穗酢浆草:一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根状茎肥厚,斜卧,有残留的鳞片状叶柄基部,多少呈麦穗形。叶基生,叶柄长8-15厘米,密被长柔毛;三小叶复叶,小叶片倒三角形,长2-2.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夏初开白色或淡黄色花,有时呈淡红色,径约2厘米,单生于基生花梗上,花梗中部有1苞片,被毛;萼片、花瓣均5;雄蕊5长5短,花丝基部合生;子房5室,花柱5,分生。蒴果成熟时室背开裂,弹出种子[3]。
分布区域
麦穗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及云南等省区。
生长环境
麦穗七生于高、中山地区林下较阴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