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麻花艽(學名:Gentiana straminea Maxim.)是龍膽科,龍膽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5厘米,全株光滑無毛,鬚根多數,扭結成一個粗大、圓錐形的根。枝多斜升,近圓形。蓮座叢葉片寬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兩端漸狹,葉脈在兩面均明顯,葉柄寬,膜質,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莖生葉線狀披針形至線形,葉柄寬,聚傘花序頂生及腋生,排列成疏鬆的花序;花梗不等長,花萼筒膜質,黃綠色,一側開裂呈佛焰苞狀,萼齒甚小,鑽形,稀線形,花冠黃綠色,喉部具多數綠色斑點,裂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雄蕊着生於冠筒中下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花葯狹矩圓形,子房披針形或線形,花柱線形,蒴果內藏,橢圓狀披針形,種子褐色,有光澤,狹矩圓形,7-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寧夏及湖北西部。尼泊爾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000-495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林下、林間空地、山溝、多石干山坡及河灘等地。

麻花艽全草入藥。有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清熱利尿、消炎、止痛、抗菌之效。藏醫用全草治關節痛、肺病發燒、黃疸及二便不通等。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鬚根多數,扭結成一個粗大、圓錐形的根。枝多數叢生,斜升,黃綠色,稀帶紫紅色,近圓形。蓮座叢葉寬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20厘米,寬0.8-4厘米,兩端漸狹,邊緣平滑或微粗糙,葉脈3-5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葉柄寬,膜質,長2-4厘米,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莖生葉小,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2.5-8厘米,寬0.5-1厘米,兩端漸狹,邊緣平滑或微粗糙,葉柄寬,長0.5-2.5厘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小,柄愈短。

聚傘花序頂生及腋生,排列成疏鬆的花序;花梗斜伸,黃綠色,稀帶紫紅色,不等長,總花梗長達9厘米,小花梗長達4厘米;花萼筒膜質,黃綠色,長1.5-2.8厘米,一側開裂呈佛焰苞狀,萼齒2-5個,甚小,鑽形,長0.5-1毫米,稀線形,不等長,長3-10毫米;花冠黃綠色,喉部具多數綠色斑點,有時外面帶紫色或藍灰色,漏斗形,長(3)3.5-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5-6毫米,先端鈍,全緣,褶偏斜,三角形,長2-3毫米,先端鈍,全緣或邊緣齧蝕形;雄蕊着生於冠筒中下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11-15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2-3毫米;子房披針形或線形,長12-20毫米,兩端漸狹,柄長5-8毫米,花柱線形,連柱頭長3-5毫米,柱頭2裂。蒴果內藏,橢圓狀披針形,長2.5-3厘米,先端漸狹,基部鈍,柄長7-12毫米;種子褐色,有光澤,狹矩圓形,長1.1-1.3毫米,表面有細網紋。花果期7-10月。

主要價值

麻花艽全草入藥。有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清熱利尿、消炎、止痛、抗菌之效。藏醫用全草治關節痛、肺病發燒、黃疸及二便不通等。[1]

產地生境

分布於尼泊爾;中國分布於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寧夏及湖北西部。生長於海拔2000-495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林下、林間空地、山溝、多石干山坡及河灘等地。

繁殖方法

組培

採種:選用麻花艽成熟、飽滿種子為材料。

處理:採用野外採集來的種子,先用肥皂水進行清洗,然後再用70%酒精和0.1%氯化汞分三個不同時間段進行消毒,最後用無菌水清洗三遍。把處理好的種子分別接種於MS培養基上,種子萌發後轉接到不同配方的分化培養基上篩選分化培養基,在經過壯苗培養後轉接到不同配方的生根培養基上篩選生根培養基。

培養條件:培養溫度為(22±2)℃;每天照明12小時,採用固體培養。已篩選出較好的分化培養基,其分化率在2000以上。篩選的生根培養基,平均生根率達60%,每株平均生根3-5條。

方法:種子處理後第6天開始發芽,到13天發芽率達到最高88%;以40ppm處理濃度的發芽率最高,在生產應用中,採用赤黴素對麻花艽種子作預處理,以濃度40ppm、24小時浸泡處理,可促進種子萌發,有效地提高了麻花艽種子發芽率和整齊度。

播種

穴盤育苗

基質的配製:按照土:沙:羊糞=6:3:1的比例配好後裝盤稍加整壓後備用;

種子處理:種子經過激素處理後晾乾水氣後待播。

種子播種:將種子播入穴盤中後覆土1-2毫米,在15-20℃溫度和50-70%濕度條件下,經過15天後種子開始萌發。

播種育苗

選地整地:大田播種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施羊糞80千克/畝作為底肥,進行耕翻,耕深30厘米左右,揀出石頭和草,然後整平耙細,播種前7-10天,做寬1.2-1.8米、長10-15米的苗床,灌足水。

播種:將處理後的種子和土以1:7的比例混合進行撒播,播後略加鎮壓,15-20天左右種子開始發芽。

栽培技術

組培煉苗:將生長健壯的試管苗除去棉塞在室內進行2-3天的煉苗,使試管苗由完全異樣環境逐漸適應自養環境。移栽前在培養基中倒入少量清水,將培養基浸軟,以減少試管苗根系的損傷。用鑷子將小苗從培養瓶中夾出,洗去根上粘着的培養基,將根小心展開,栽入穴盤中。移栽前將基質澆透水,移栽後加蓋塑料膜和遮蔭網來遮蔭保濕,移入溫室培養。15天後去掉塑料膜並及時澆水,成活率可達75%以上。培養基質採用3份河沙+1份珍珠岩。

穴盤育苗幼苗管理:幼苗期初期的管理重點在濕度、溫度的控制和除草工作;幼苗期中期管理重點在鬆土除草及適時澆水;幼苗期後期重點在鬆土除草及水肥管理。

移栽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施羊糞500千克/畝作為底肥,進行耕翻,耕深30厘米左右,揀出石頭和草,然後整平耙細,打壟,待播。

移栽:當苗高6-10厘米時,按株距12-15厘米,行距17-20厘米進行移栽。最好選擇陰天移栽,移栽後馬上澆透定根水。

苗期管理:要適時澆水、除草和鬆土,成活率可達90%以上;要注意觀察病蟲害的發生及預防。綜上所述,麻花艽育苗最佳方法是用40pp米赤黴素浸泡麻花艽種子24小時後播種,可促進種子萌發,有效地提高了麻花艽種子發芽率並使其出苗齊度。 大田育苗簡單省事、穴盤育苗可節時、成活率高、組織培養用原材料少,各有個的優勢,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不同自然條件和工作條件來選擇具體的育苗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