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草
麻黄草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主要品种有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等。麻黄草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发汗等作用,可供药用,是工业上提取麻黄素的主要原料。具有饲用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漠之宝”、“黄金植物” 。
麻黄草是药材,也是制造冰毒的原料,原产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中国对麻黄草实行严格控制,禁止自由买卖。
自2019年1月1日起,对麻黄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不再实行禁止出口管理,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可向商务部申请出口配额,麻黄草出口的报关口岸指定为天津海关。 [1]
- 文学名 ;麻黄草
- 拉丁学名 ;Ephedra sinica Stapf
- 别 称: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 界 :植物界
- 门 :裸子植物门
- 亚 门 :麻黄
- 纲 :买麻藤纲
- 目 :麻黄目
- 科:麻黄科
- 属 :麻黄属
- 种:麻黄草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状,稀为缠绕灌木,高5厘米至2.5米,最高可达8米(Ephedra altissima),茎直立或匍匐,分枝多,小枝对生或轮生,绿色,圆筒形,具节,节间有多条细纵槽纹,横断面常有棕红色髓心。叶退化成膜质,在节上交叉对生或轮生2-3片合生成鞘状,先端具三角状裂齿,通常黄褐色或淡黄白色,裂片中央色深,有两条平行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生枝顶或叶腋;雄球花单生或数个丛生,或3-5个成一复穗花序,具2-8对交叉对生或2-8轮(每轮3片)苞片,少苞片厚膜质或膜质,每片生一雄花,雄花具膜质假花被,假花被圆形或倒卵形,大部分合生、仅顶端分离,雄蕊2-8,花丝连合成1-2束,有时先端分离使花药具短梗,花药1-3室,花粉椭圆形,具5-10条纵肋,肋下有曲折线状萌发孔;雌球花具2-8对交叉对生或2-8轮(每轮3片)苞片,仅顶端1-3片苞片生有雌花,雌花具顶端开 口的囊状革质假花被,包于胚珠外,胚珠具一层膜质珠被,珠被上部延长成珠被管,自假花被管口伸出,珠被管直或弯曲;雌球花的苞片随胚珠生长发育而增厚成肉质、红色或桔红色,稀为干燥膜质、淡褐色,假花被发育成革质假种皮。种子1-3粒,胚乳丰富,肉质或粉质;子叶2枚,发芽时出土。[2]
主要价值
含生物碱,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有固沙保土的作用,也作燃料;麻黄雌球花的苞片熟时肉质多汁,可食,俗称“麻黄果”。[3]
效益分析
麻黄草主要分布于东经86°~125°,北纬34°~49°,多生于海拔1300m~2900m的山地和沙漠地带荒漠化草原中。由于受地域性限制,麻黄及其制品在国内外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仅能满足市场的50%左右。天然麻黄草资源逐年减少,市场需求量却不断递增,因此,发展人工栽培麻黄草,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社会效益和生 麻黄草生长于荒漠、半荒漠草场,耐寒、耐旱,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荒漠草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株分枝能力极强,移栽3~4年后,分枝可达,120~150个,平均高度20~40cm,个别可达80cm,根深达200cm。发展人工栽培麻黄草,不但能提高植被盖度,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以保护野生麻黄草资源,对于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社会效益
发展人工栽培麻黄草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沙化地、弃耕地等闲置土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缓解农作物需水矛盾,培植壮大生产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带动地方经济腾飞,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麻黄草提取麻黄素之后的药渣,可以用来制造纤维板、纸浆、屋顶保暖层等,并可以做燃料,解决城乡居民燃料不足的困难。麻黄草还可以作为冬季补充性饲料,而且能够防病治病,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4]
生长环境
常生于干旱山地及荒漠中。
分布范围
监管
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公通字〔2013〕16号),要求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行为。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涉及黄草的管理,2013年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以食药监办药化监〔2013〕84号发布通知,精神为 [6]
1.除有麻黄草收购资质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外,任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收购、经营麻黄草。
2.有麻黄草收购资质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麻黄草购、销、存管理,保证来源清楚,流向可核查、可追溯。
3.使用麻黄草作为原料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麻黄碱类药品原料生产企业,必须从有麻黄草收购资质的单位购买麻黄草。
4.中药材专业市场不得经营麻黄草类药材。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