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姓名 黃家鼎
別名 駿孫
出生年 不詳
死亡年 不詳
官宦經歷 光緒十年(1884)代理鳳山知縣,光緒十一年(1885)卸任。光緒十七年(1891)再任。
出版作品 不詳


黃家鼎(? - ?),字駿孫浙江鄞縣人。清監生,光緒10 年(1884)代理鳳山知縣,光緒11 年(1885)卸任。光緒17 年(1891)再任。時適議修《通志》,與邑人輯採訪冊。割臺之役,家鼎親與其事,所見所聞,發為詩歌,慷慨激切,洋溢黍離之音。


七言律詩

鳳邑四詠:淡溪月色
豬毛山[1]瀑注成溪,淡淡流泉細細泥。

為愛風光浮竹筏,最宜月色映沙堤。

石磯[2]魚影秋波淺,茅店[3]雞聲客路迷。

君子交情堪鑑此,更深吟過板橋西[4]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貳冊。此淡溪係指「下淡水溪」,即今之高屏溪,得名自原住民社名,鳳山八大番社之一的Tapoyan 社,漢人稱之「下淡水社」,為一中央管河川,長度僅次於濁水溪。主流河長17100 公里,為全臺第二長河;流域面積分佈於南投縣南端、嘉義縣東端、臺東縣西端,及高雄市、屏東縣,流域面積為全臺第一大河。本詩描寫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至溪泛舟之景象,首聯二句緊扣,「淡淡」呼應第七句「君子交情堪鑑此」,以「淡」字點題,「流泉」、「細細泥」是因為山上下雨,使得「瀑注成溪」的緣故。頷聯是因果關係,上句「為愛風光」是因,下句「最宜月色映沙堤」是果,同時也點題「月色」,交待出遊時間,也扣合下文「更深」。頸聯寫景,首句「石磯魚影秋波淺」是視覺摹寫,下句藉由「雞聲」與「客」的活動,一面具備聽覺描摹,一面與前句形成動靜對比,可見當地風景極佳。

【延伸閱讀】
1.  朱仕玠〈淡溪月夜〉,《全臺詩》第貳冊。

2.   王賓〈淡溪秋月〉,《全臺詩》第貳冊。

七言律詩

秋感,六首選三
消夏詩成墨未乾,秋風吹動淚闌干。正欣遼左連城返(聞倭人允還遼東)[5],忽報臺中半壁殘。墩燼葫蘆明野火(七月初八日,倭據葫蘆墩)[6],山崩八卦落驚湍(初九日據八卦山,即入彰化)[7]。雲林圖畫沙蓮水(埔裏社舊名水沙連)[8],如此膏腴保恐難(七月十二日倭據雲林縣城,聞已進掠埔裏社廳)[9]。(其一)

南軍苦守過中秋(臺南自甲午八月幫辦劉軍門到防,烽燧不舉。迨乙未中秋後嘉義失守,倭乃分兵四路,水路撲犯南郡)[10],械盡糧虛似楚囚(劉軍門之守臺南,乙未五月接道庫存餉銀七萬餘兩,府庫及臺南支應局剩銀六萬餘兩,慮難持久,乃集紳商會議,設官票局,自數百文至三千文,使兵勇持易薪米,頗能通行,南洋大臣滙交銀五萬兩,粵督貽舊槍二千餘桿,閩督貽舊槍一千餘桿,彈數萬枚,土火藥數千觔,水雷二百具,餘無一應者)[11]。火箭已穿鵝卵鼻(八月二十日倭兵入恆春城)[12],霜旗莫蔽鳳皇頭(八月二十七倭兵入鳳山新城,翌日分掠舊城)[13]。誰憐忠義諸羅縣(自七月起倭兵屢攻嘉義,以義民固守不得逞,至八月二十日始破)[14],休問荒涼直隸州(臺東新設直隸州,僻在後山,原駐土勇三營,為撫番所設,歸後路副將岱霖節制,岱霖病沒,由直牧胡傳接統,至是不遣自散,而倭人乃至)[15]。昨夜將星潛徙度,郡民浪說尚依劉(劉軍門於九月初二日微服內,初四日倭人入臺南府城,民間猶傳邱在後山者)[16]。(其三)

皕十三年[17]載版圖,一朝輕棄誤庸夫[18]。蚍蜉智小偏搖樹,蟣蝨形微善齧膚。人事於今成覆轍,天心何日許還珠。傍觀休厭唐衢哭[19],兩世蒙恩此握符[20]。(其六)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連橫《臺灣詩乘》,又見賴子清《臺灣詩海》、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黃家鼎〈庭齋消夏〉、〈秋感〉兩組詩作,可為臺灣乙未詩史,將當時臺灣重要大事、人物、戰役都記錄在作品當中,慷慨激昂,頗有黍離之嘆。後黃家鼎奉旨內渡,留下這些乙未詩作供後人了解當時事件。如果結合現存史料,可以拼湊出當時臺民與日軍激戰的經過。

連橫《臺灣詩乘》提到黃家鼎〈廳齋消夏〉、〈秋感〉兩組詩作云:「鄞縣黃駿孫大令家鼎,光緒間宦遊臺灣,十七年知鳳山縣,時適議修《通志》,與邑人士輯採訪冊,上之大府。割臺之役,親見其事。著《補不足齋詩鈔》,有〈消夏〉、〈秋感〉諸詩,自註甚詳,讀之嗚咽。」可見連雅堂對此兩組詩作評價頗高。詩作不僅將日軍攻臺的情況記錄於詩作中,仿杜甫詩史的模式創作之外,更將當時臺灣人謠傳劉永福將會從臺東反攻日軍的傳聞記載下來。可以作為正史之外的另一種歷史之聲,對於全面保存臺灣乙未割臺的歷史有其重要性。此外,黃家鼎雖奉命內渡,但對於清廷割臺之事所反映的國力積弱現象,仍有不滿,甚至批李鴻章父子為庸夫,其激憤之情溢於言表之外。

【延伸閱讀】
1. 黃家鼎〈庭齋消夏〉,連橫《臺灣詩乘》。

註釋

  1. 豬毛山:應指清朝漢移民所稱的「山豬毛」,原地名音斯笛摩兒,日治時始稱三地門,後再更名為三地門鄉。
  2. 石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地。
  3. 茅店:簡陋的旅舍。
  4. 更深吟過板橋西:板橋,用木板架設的橋。「茅店」、「板橋」句,典出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5. 正欣遼左連城返:指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乃發生於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與日本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簽署《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六日後,俄羅斯、德國與法國以提供「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
  6. 墩燼葫蘆明野火:1895年7月5日,日軍度過大甲溪,在葫蘆墩打了一場遭遇戰,民兵不敵,日軍開始攻打臺中。葫蘆墩,今臺中豐原。
  7. 山崩八卦落驚湍: 1895年8月27日,日軍開始零星砲擊八卦山。於28日半夜發動進攻,並於28日上午十時日軍宣告勝利。這是乙未戰爭最大會戰,此為八卦山之役。此戰役吳湯興、吳彭年、等臺軍將領皆力戰而陣亡。日方山根信成少將也在彰化暴斃。
  8. 沙蓮水:指南投埔里。
  9. 如此膏腴保恐難:7月10日,日軍攻擊斗六大莆林,臺軍把日軍逼退。7月15日,臺軍被日軍逼退到北斗,8月6日臺軍又撤退到他里霧,之後不久斗六被日軍佔領。此為雲林保衛戰經過。此役臺軍領袖徐驤戰死。
  10. 南軍苦守過中秋:此指嘉義失陷後,日軍圍攻臺南。日軍增派混成第四旅團及第二師團分別於布袋嘴(今嘉義布袋)與最南端阿猴(今屏東)枋寮登陸。經過稍作歇息,上列兩支援軍加上近衛師團,於10月3日開始分別於三方向進佔南部。其中近衛師團在濁水溪遭到簡義率領的民兵攻擊,混成第四旅團在布袋、鹽水遭到義勇軍的襲擊,攻佔鹽水後伏見宮貞愛親王駐紮於鹽水八角樓。另外,乃木希典統率的第二師團於進攻南部據點打狗、鳳山、及佳冬。
  11. 械盡糧虛似楚囚:指劉永福守臺南時,彈盡糧絕,孤立無援的窘境。
  12. 火箭已穿鵝卵鼻:指乃木希典所率軍隊登陸屏東枋寮,並於佳冬步月樓與六堆客家義軍激戰。10月11日,由乃木希典大將率領的臺灣遠征軍第二師團,從枋寮登陸往東港行進,沿途雖有臺灣民主國所屬正統軍零星抵抗,直至行經茄苳腳(今屏東佳冬)遇到來自六堆的左堆軍才真正受到劇烈戰鬥,此衝突也是該軍團首遇激烈戰役。於茄苳腳巷戰中,左堆軍因不敵日軍武力優勢,以茄苳腳的蕭家古厝步月樓為最後防線。但在各堆客家軍支援之前,戰至翌日,日軍即攻陷茄苳腳,步月樓戰役終告結束。
  13. 霜旗莫蔽鳳皇頭:步月樓戰役結束之後,日軍第二師團為免六堆客家軍其他各堆軍的侵擾而耽誤日軍包抄臺南城計劃,故留下少數兵力牽制六堆客家軍其他各堆軍,其餘大部份主力軍力繼續按照原定攻擊行進路線;日軍於10月12日佔領東港、10月16日攻陷鳳山城(今高雄左營舊城)之後,繼續北上包抄臺南。
  14. 誰憐忠義諸羅縣:日軍進入雲林後,在10月5日於西螺跟廖三聘七崁廖琛交戰,在霧峰跟黃阿醜(黃丑)對戰,後佔領了這兩個地方。嘉義在10月9日,出城佈防的部隊突然遭遇日軍襲擊,300多人遭伏擊死亡,嘉義城內只剩下400多人。10日凌晨,日軍突然襲擊嘉義城,嘉義城守兵死戰,撐到中午,嘉義城遭日軍攻陷。
  15. 休問荒涼直隸州:日軍在平定臺灣西部的臺民反抗後,臺東後山,日本兵不血刃的占領。
  16. 郡民浪說尚依劉:浪說,謠傳。指當時仍有傳言劉永福在臺東一帶仍要反攻日軍的傳言。
  17. 皕十三年:皕,二百稱為「皕」。《說文解字》:「皕,二百也。」此處說臺灣由康熙領臺後,歷經二百一十三年(1683-1895)統治,終為日本割去。
  18. 一朝輕棄誤庸夫:指李鴻章簽定馬關條約,割讓臺澎。
  19. 唐衢哭:指失意之意。
  20. 握符: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於天的符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