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姓名 黄家鼎
别名 骏孙
出生年 不详
死亡年 不详
官宦经历 光绪十年(1884)代理凤山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卸任。光绪十七年(1891)再任。
出版作品 不详


黄家鼎(? - ?),字骏孙浙江鄞县人。清监生,光绪10 年(1884)代理凤山知县,光绪11 年(1885)卸任。光绪17 年(1891)再任。时适议修《通志》,与邑人辑采访册。割台之役,家鼎亲与其事,所见所闻,发为诗歌,慷慨激切,洋溢黍离之音。


七言律诗

凤邑四咏:淡溪月色
猪毛山[1]瀑注成溪,淡淡流泉细细泥。

为爱风光浮竹筏,最宜月色映沙堤。

石矶[2]鱼影秋波浅,茅店[3]鸡声客路迷。

君子交情堪鉴此,更深吟过板桥西[4]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全台诗》第拾贰册。此淡溪系指“下淡水溪”,即今之高屏溪,得名自原住民社名,凤山八大番社之一的Tapoyan 社,汉人称之“下淡水社”,为一中央管河川,长度仅次于浊水溪。主流河长17100 公里,为全台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分布于南投县南端、嘉义县东端、台东县西端,及高雄市、屏东县,流域面积为全台第一大河。本诗描写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至溪泛舟之景象,首联二句紧扣,“淡淡”呼应第七句“君子交情堪鉴此”,以“淡”字点题,“流泉”、“细细泥”是因为山上下雨,使得“瀑注成溪”的缘故。颔联是因果关系,上句“为爱风光”是因,下句“最宜月色映沙堤”是果,同时也点题“月色”,交待出游时间,也扣合下文“更深”。颈联写景,首句“石矶鱼影秋波浅”是视觉摹写,下句借由“鸡声”与“客”的活动,一面具备听觉描摹,一面与前句形成动静对比,可见当地风景极佳。

【延伸阅读】
1.  朱仕玠〈淡溪月夜〉,《全台诗》第贰册。

2.   王宾〈淡溪秋月〉,《全台诗》第贰册。

七言律诗

秋感,六首选三
消夏诗成墨未干,秋风吹动泪阑干。正欣辽左连城返(闻倭人允还辽东)[5],忽报台中半壁残。墩烬葫芦明野火(七月初八日,倭据葫芦墩)[6],山崩八卦落惊湍(初九日据八卦山,即入彰化)[7]。云林图画沙莲水(埔里社旧名水沙连)[8],如此膏腴保恐难(七月十二日倭据云林县城,闻已进掠埔里社厅)[9]。(其一)

南军苦守过中秋(台南自甲午八月帮办刘军门到防,烽燧不举。迨乙未中秋后嘉义失守,倭乃分兵四路,水路扑犯南郡)[10],械尽粮虚似楚囚(刘军门之守台南,乙未五月接道库存饷银七万馀两,府库及台南支应局剩银六万馀两,虑难持久,乃集绅商会议,设官票局,自数百文至三千文,使兵勇持易薪米,颇能通行,南洋大臣汇交银五万两,粤督贻旧枪二千馀杆,闽督贻旧枪一千馀杆,弹数万枚,土火药数千觔,水雷二百具,馀无一应者)[11]。火箭已穿鹅卵鼻(八月二十日倭兵入恒春城)[12],霜旗莫蔽凤皇头(八月二十七倭兵入凤山新城,翌日分掠旧城)[13]。谁怜忠义诸罗县(自七月起倭兵屡攻嘉义,以义民固守不得逞,至八月二十日始破)[14],休问荒凉直隶州(台东新设直隶州,僻在后山,原驻土勇三营,为抚番所设,归后路副将岱霖节制,岱霖病没,由直牧胡传接统,至是不遣自散,而倭人乃至)[15]。昨夜将星潜徙度,郡民浪说尚依刘(刘军门于九月初二日微服内,初四日倭人入台南府城,民间犹传邱在后山者)[16]。(其三)

皕十三年[17]载版图,一朝轻弃误庸夫[18]。蚍蜉智小偏摇树,虮虱形微善啮肤。人事于今成覆辙,天心何日许还珠。傍观休厌唐衢哭[19],两世蒙恩此握符[20]。(其六)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律诗,收入连横《台湾诗乘》,又见赖子清《台湾诗海》、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黄家鼎〈庭斋消夏〉、〈秋感〉两组诗作,可为台湾乙未诗史,将当时台湾重要大事、人物、战役都记录在作品当中,慷慨激昂,颇有黍离之叹。后黄家鼎奉旨内渡,留下这些乙未诗作供后人了解当时事件。如果结合现存史料,可以拼凑出当时台民与日军激战的经过。

连横《台湾诗乘》提到黄家鼎〈厅斋消夏〉、〈秋感〉两组诗作云:“鄞县黄骏孙大令家鼎,光绪间宦游台湾,十七年知凤山县,时适议修《通志》,与邑人士辑采访册,上之大府。割台之役,亲见其事。著《补不足斋诗钞》,有〈消夏〉、〈秋感〉诸诗,自注甚详,读之呜咽。”可见连雅堂对此两组诗作评价颇高。诗作不仅将日军攻台的情况记录于诗作中,仿杜甫诗史的模式创作之外,更将当时台湾人谣传刘永福将会从台东反攻日军的传闻记载下来。可以作为正史之外的另一种历史之声,对于全面保存台湾乙未割台的历史有其重要性。此外,黄家鼎虽奉命内渡,但对于清廷割台之事所反映的国力积弱现象,仍有不满,甚至批李鸿章父子为庸夫,其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之外。

【延伸阅读】
1. 黄家鼎〈庭斋消夏〉,连横《台湾诗乘》。

注释

  1. 猪毛山:应指清朝汉移民所称的“山猪毛”,原地名音斯笛摩儿,日治时始称三地门,后再更名为三地门乡。
  2. 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地。
  3. 茅店:简陋的旅舍。
  4. 更深吟过板桥西:板桥,用木板架设的桥。“茅店”、“板桥”句,典出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 正欣辽左连城返:指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乃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罗斯、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6. 墩烬葫芦明野火:1895年7月5日,日军度过大甲溪,在葫芦墩打了一场遭遇战,民兵不敌,日军开始攻打台中。葫芦墩,今台中丰原。
  7. 山崩八卦落惊湍: 1895年8月27日,日军开始零星炮击八卦山。于28日半夜发动进攻,并于28日上午十时日军宣告胜利。这是乙未战争最大会战,此为八卦山之役。此战役吴汤兴、吴彭年、等台军将领皆力战而阵亡。日方山根信成少将也在彰化暴毙。
  8. 沙莲水:指南投埔里。
  9. 如此膏腴保恐难:7月10日,日军攻击斗六大莆林,台军把日军逼退。7月15日,台军被日军逼退到北斗,8月6日台军又撤退到他里雾,之后不久斗六被日军占领。此为云林保卫战经过。此役台军领袖徐骧战死。
  10. 南军苦守过中秋:此指嘉义失陷后,日军围攻台南。日军增派混成第四旅团及第二师团分别于布袋嘴(今嘉义布袋)与最南端阿猴(今屏东)枋寮登陆。经过稍作歇息,上列两支援军加上近卫师团,于10月3日开始分别于三方向进占南部。其中近卫师团在浊水溪遭到简义率领的民兵攻击,混成第四旅团在布袋、盐水遭到义勇军的袭击,攻占盐水后伏见宫贞爱亲王驻扎于盐水八角楼。另外,乃木希典统率的第二师团于进攻南部据点打狗、凤山、及佳冬。
  11. 械尽粮虚似楚囚:指刘永福守台南时,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窘境。
  12. 火箭已穿鹅卵鼻:指乃木希典所率军队登陆屏东枋寮,并于佳冬步月楼与六堆客家义军激战。10月11日,由乃木希典大将率领的台湾远征军第二师团,从枋寮登陆往东港行进,沿途虽有台湾民主国所属正统军零星抵抗,直至行经茄苳脚(今屏东佳冬)遇到来自六堆的左堆军才真正受到剧烈战斗,此冲突也是该军团首遇激烈战役。于茄苳脚巷战中,左堆军因不敌日军武力优势,以茄苳脚的萧家古厝步月楼为最后防线。但在各堆客家军支援之前,战至翌日,日军即攻陷茄苳脚,步月楼战役终告结束。
  13. 霜旗莫蔽凤皇头:步月楼战役结束之后,日军第二师团为免六堆客家军其他各堆军的侵扰而耽误日军包抄台南城计划,故留下少数兵力牵制六堆客家军其他各堆军,其馀大部份主力军力继续按照原定攻击行进路线;日军于10月12日占领东港、10月16日攻陷凤山城(今高雄左营旧城)之后,继续北上包抄台南。
  14. 谁怜忠义诸罗县:日军进入云林后,在10月5日于西螺跟廖三聘七崁廖琛交战,在雾峰跟黄阿丑(黄丑)对战,后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嘉义在10月9日,出城布防的部队突然遭遇日军袭击,300多人遭伏击死亡,嘉义城内只剩下400多人。10日凌晨,日军突然袭击嘉义城,嘉义城守兵死战,撑到中午,嘉义城遭日军攻陷。
  15. 休问荒凉直隶州:日军在平定台湾西部的台民反抗后,台东后山,日本兵不血刃的占领。
  16. 郡民浪说尚依刘:浪说,谣传。指当时仍有传言刘永福在台东一带仍要反攻日军的传言。
  17. 皕十三年:皕,二百称为“皕”。《说文解字》:“皕,二百也。”此处说台湾由康熙领台后,历经二百一十三年(1683-1895)统治,终为日本割去。
  18. 一朝轻弃误庸夫:指李鸿章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澎。
  19. 唐衢哭:指失意之意。
  20. 握符: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