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汲清
出生 (1904-03-30)1904年3月30日
四川省仁壽縣
逝世 1995年3月22日(1995-03-22)(90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信仰 共產主義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黃汲清
  • 外文名稱: Jiping Huang
  • 國 籍: 中國
  • 民 族: 漢族
  • 出 生 地:四川省仁壽縣
  • 出生日期:1904年(甲辰年)3月30日
  • 職 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瑞士濃霞台大學
  • 信仰 :共產主義
  • 其它作品:《野火集》、《親愛的安德烈》、《百年思索》

黃汲清

黃汲清,(1904年3月30日-1995年3月22日),字德淦四川省仁壽縣青崗場人,中國地質學家,第一屆中研院院士,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任地質部石油局總工程師,創立多旋迴構造運動學說和陸相生油論,對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事業產生重大影響。

生平

1904年3月30日,黃汲清生於四川省仁壽縣。

1921年-1924年,黃汲清在北洋大學預科學習。

1928年,黃汲清在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北平地質調查所任調查員。

1928年至1929年,黃汲清先後從遼東到遼西,從西安到寶雞,越秦嶺入四川,由滇進黔,跋山涉水,步行萬餘里,開展科學研究。

1932年夏,黃汲清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選派到瑞士留學,先入伯爾尼大學地質系,旋轉入濃霞台大學。其間對德、法、意等國進行了考察,1935年寫成博士論文《瑞士華萊縣素女峰破金峰地區之地質研究》,引起瑞士地質學家矚目。

1936年,黃汲清回國,被任命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主任,率隊進入贛、湘、黔、粵等地做了大面積的考察,發現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湖南資興煤田,取得重大地質成果。

1937年黃汲清組織西北石油考察隊,發現玉門油田。同年7月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第17屆國際地質大會,並在蘇聯進行了廣泛的地質考察。1937年12月底,黃汲清被任命為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

1938年2月,黃汲清當選中國地質學會第15屆理事會理事長。1938~1940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布置並親自參加四川省的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資源普查。

1941年至1943年,黃汲清帶隊調查甘肅、新疆的石油地質。

1940年夏,黃汲清辭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職務,任《中國地質學會會志》主編。

1942年,黃汲清兼任中央大學教授。

1945年初,黃汲清寫成《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一書,採用地槽地台說,第一次系統的劃分了中國主要大地構造單元,科學地闡明其特徵,至今仍是研究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首次提出了多旋迴構造運動的觀點,該書被國際上公認為對亞洲地質構造的重要貢獻。

1945年,黃汲清成立中國地質學會第一個專業委員會-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李四光任主任,黃汲清任副主任。

1946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主編完成了14幅國際分幅1:1000000中國地質圖,接着又完成了1:3000000中國地質圖,綜合了中國地質調查的全部成果。

1948年,黃汲清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2年,黃汲清被任命為西南地質局局長。

1955年初,黃汲清在他和謝家榮一同擔任地質部普查委員會技術負責人時,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四大重點地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普查勘探,經地質部同意,下達了普查鑽探任務。

1974年,黃汲清任中國地質科學院顧問,從事國家急需的富銅、富鐵礦地質研究。

1979年至1993年,黃汲清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常務委員。1980年被授予中國石油學會名譽理事稱號;並被瑞士聯幫理工學院授予榮譽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82年,中國地質學會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及學術討論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舉行時,有數百名國內學者及來自9個國家與地區的60多名外國學者出席,黃汲清以理事長身份主持大會,並作了《略論60年來中國地質科學的主要成就及今後努力方向》的長篇報告並公開發表。緊接着,他又在1983-1984年的《中國科技史料》上分4期連載發表了《中國地質科學的主要成就》的數萬言長文。

1984年3月15日,黃汲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5年3月22日21時55分,黃汲清在北京病逝,終年91歲。

1924年考入北大地質系,大三寫出震動業界的論文,首創大地構造理論,讓中國人找到了玉門油礦、大慶油礦。1932年夏,黃汲清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選派,赴瑞士留學。先在伯爾尼大學(University of Bern)學習半年,1933年春轉入納沙泰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uchâtel)地質系,在著名大地構造學家E.ArgandÉmile Argand教授親自指導下深造。 1933年和1934年,在阿爾卑斯山的素女峰一帶進行​​地質調查並填制地質圖。 1935年,以法文寫成博士論文《瑞士華萊縣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區之地質研究》,獲理學博士學位。 1936年春季回到祖國,任前實業部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主任。 1937年春,黃汲清任前中央地質調查所代理所長。同年7月,赴莫斯科參加第17屆國際地質大會。 12月正式就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1948年榮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屆(數理科學組)院士[1]

文革中,他先被關入地下室180天,後流放五七幹校。回來時驚發現自己的成果大慶油田竟被冠於李四光名下,於是寫信要求正名——為那些曾經的付出而正名[2]。2009年建國60年中央電視台《奠基者》即為黃汲清正名。

榮譽表彰

985年榮獲美國地質學會名譽會員稱號。

1988年當選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4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地球科學獎。同年被俄羅斯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家庭

女:黃潔生 子:黃浩生、黃渝生(兒媳:詹敏利) 孫女:黃婉(渝生之女)

社會任職

1954年,他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以後連任三屆。

1954年後,為九三學社歷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58年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0年任第二屆常委,1986年被選舉為榮譽委員。

1959年,他當選全國地層委員會委員。

1979年當選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屆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屆理事會理事長。

1979年當選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80年以來,為中國石油學會會員、名譽理事。他曾任兩屆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委員、科學出版社編委,《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編委,《地質學會志》主編和《地質學報》編委。

1984年,黃汲清被選舉為美洲地質學會名譽會員,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古生物學會和中國石油學會名譽理事。

人物評價

黃汲清一生治學嚴謹,工作勤奮。他曾語重心長談對人生的看法:"生活的道路不是平坦筆直的,科學的道路更是如此。一個人一生要想做出點成績,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埋怨環境,不叫喊困難,認準目標,一直往前。挫折是暫時的,成就是永存的。在山窮水盡之時,要想到柳暗花明之日。"正因為如此,直到晚年,黃汲清也毫不懈怠,為更高的目標而努力拚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這就是黃汲清科學生活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取得成功的奧秘。 (九三學社評)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1. 黃汲清 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2. 《大慶油田發現真相》 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