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仙洞俗称黄金洞,在大洪山山脉之南,坐落于湖北省钟祥市客店镇,距钟祥市市区66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1]

黄仙洞

经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国际旅游洞穴协会认定黄仙洞洞内拥有四个世界级景级景观:边石池大厅、钙膜片边坝、石将军溶蚀石牙、三拱门景观。尤其是洞厅内20000平方米的边石池,气势恢弘,波澜壮阔,被誉为世界溶洞之一绝。

中文名称: 黄仙洞

地理位置: 荆门市钟祥市客店镇,大洪山脉之南麓

景点级别: AAAA级

著名景点: 洞口雄风、济公仰天、屈子行呤等

目录

地理特点

黄仙洞面向西北,全长2500余米,洞口壁高100米,宽70米。

洞内蜿蜒曲折,跌宕起伏,丰富的石灰岩石在天然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经过极其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极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观和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洞内钟乳石比比皆是,形态各异,石针、石矛、石笋、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分别呈红、黄、白、褐等色,如玉似翠,景致诱人,色彩绚丽,扑朔迷离,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气候特点

钟祥市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稳定通过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为5086.1摄氏度,其中南部为5204摄氏度,中部和北部为5112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摄氏度。

年平均无霜期262天,初霜日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终霜日一般在3月4日前后。降雪日年平均10天左右,一般在12月和1月。

景区主要景观

据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该处的喀斯特典型地貌——2万多平方米的“云盆”景观,是中国溶洞之奇观。

洞内景点有:洞口雄风、济公仰天、屈子行呤、蝶戏熊猫、木榕迎客、仙鹤顶月、龙潭飞瀑、金 天书、黄仙长廊、屈尊门、海豚跃江、水晶琼壁、黄仙华盖、延水宝塔、双象戏水、大鹏展翅、鳄鱼戏水、仙人指路、洞房花烛、将相和、罪蟾鸣冤、公关壁、文峰塔、晚霞漫天、金龟探海、雄狮回首、双龙腾天、金鸡报晓、哪咤出世、双狮守关、仙女舞台、大圣读经、定海神针、银河坠天、海兽强食、黄山飞瀑、仙女遗衣、南天双塔、擎天玉柱、云盆奇观等等。

最有名的便是沧海桑田和直通娘娘寨的天梯。使人观后不能不触景生情,羡天功之造化,叹人力所不及,更钟情于九洲,给人以美感,促人以遐思。[2]

石将军溶蚀石牙

右侧这个尖锥状石灰岩石牙体叫“黄仙守望”,又名将军把关.它是在地下河水的冲蚀、溶蚀和水中沙砾石的磨蚀作用 下,历经千万年而形成的。经中科院权威专家联网检索,此景观的形成及形态在全世界的洞穴中没有第二例发现,因此,它是黄仙洞内第一个世界级景观 。

石拱门景观

右边的这个天然石拱门,高12米,宽13米,厚4米,它是石灰岩体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 形成的天下无双的洞穴天然石拱门。它拔地而起,恰似一道腾空而起的彩虹,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与魔力。这也是现如今已发现的国内外溶洞中无此先例的奇观,因此它是这个洞内第二大世界级景观。

钙膜片边坝

右边脚下这块平坦的石台称为“空中舞台”,这是黄仙洞中的第三大世界级景观“钙膜片边坝”,是一个众石壁中排出的小泉,流量很小,全年清澈可见,由于这泉水的不断流出,从而在石坝 顶部和坝坡上沉积了纯白色和半透明的碳酸钙薄板和方解石膜片,它的成因就如我们见过的煮沸的牛奶放凉后表面结成一层膜一样。

面积如此之大,国内外溶洞罕见,但这钙膜片非常脆弱,不可用手触摸它,因为如此珍贵的世界奇观是不可再生的。

边石池大厅

在大厅的顶端,面前的这种景观,老百姓习惯叫它“梯田”、“仙田”、“沧海桑田”。无论叫什么,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整个溶洞最具特色的地方——被称为世界之最的边石池景观。说它世界之最,是因为在全世界所有已探明洞穴中,无论是边石池的面积还是数量,黄仙洞都是位列第一的。

这是黄仙洞第四个世界级奇观。它共有1833个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边石池,而总面积竟达到了2万平方米,中科院的地质权威专家在此地作实地考察后,也发出“如此宏大壮观的溶洞景观,实属罕见,中华一绝”感叹。

当丰水期来临时,每个边石池里的水都向外溢,霎时间,白波流动,玉练布地。入冬后,水干石枯,这里仿佛又成了沟壑纵横的黄沙石原。大批的游客多在此留连忘返,畅怀极目,情不自禁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它的成因是:当滴水或慢流水流到洞底较低洼处,在低洼地积满水后,水就从较低的一池边溢出。二氧化碳在溢流处的水中逸出,促进碳酸钙在溢流处沉积。这样沉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边石坝。边石坝围成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就称为边石池。经过千万年的相同复制,边石池越集越多,就形成了现在的世界奇观,经勘测,这些边石池最大的有160平方米,最深的1.4米。

视频

溶洞奇观黄仙洞 神秘之村水没坪

神秘钟祥之黄仙洞

參考來源

  1. 溶洞奇观黄仙洞 神秘之村水没坪 , 荆楚网,2016-09-11
  2. 黄仙洞的神奇,个人图书馆网,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