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吻蝴蝶鱼
黄吻蝴蝶鱼(黑金刚蝶)Chaetodon flavirostris主要栖息在珊瑚丰富的潟湖或者岩礁深处,喜好隐蔽,很少在礁区边缘的开阔水域或者外海活动,有时也在河口或海藻覆盖的岩石区出现,幼鱼单独活动,成鱼多成对或者集小群。肉食为主,喜好啃食活珊瑚,栖息于无珊瑚地区的种群也啃食藻类。[1]
目录
介绍
蝴蝶鱼科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了更确切的分类,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工作,1988年S.D. Blum基于骨骼学的演化分支分析对整个蝴蝶鱼科的分类都是重要的里程碑,而现代的基因测序技术得出的结论与当年Blum的分析基本吻合,这使得蝴蝶鱼科以及蝴蝶鱼属的进一步分类逐渐明确,目前已经提出11个亚属。
特征
体侧扁,嘴尖略微突出,体黑色或深灰色,嘴白色,面部灰色,鼻部橙红色斑块,眼部黑斑覆盖,额头有黑色的角状突起,身体后上部有不分明的黄色或橙色斑块。背鳍、尾鳍、臀鳍基部黑色,主体亮黄色,中部有橙红色条纹穿过,外缘是较暗的红色。背鳍硬棘12-13枚,软条24-27枚;胸鳍透明,鳍条15-16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20-21枚。侧线鳞片40-46枚。
水族养殖
少见于水族贸易,不耐运输,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损耗极大,并且难以接受食物转换,通常不会开口人工饵料,适宜温和鱼类的大型纯鱼缸,需要活石造景供其躲藏,同时要有足够的开阔空间供其游泳,不建议同属或者类似外观的鱼类混养,会导致较严重的争斗。饲养难度极高,目前还没有长时间圈养的报道。
饲养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75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2-28℃
性情:温和
食物:肉食为主,包括各种珊瑚和底栖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啃食藻类。
最大体长: 21厘米
生活水深:2-30米
IUCN评级:LC 低危
分布范围
西南-中太平洋的热带浅海,主要是澳大利亚至皮特凯恩群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