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笑獅」(鄢東良)
作品欣賞
黃土「笑獅」
一
三伏炎炎,溽暑正勁。我從江南而至,踏上了丘陵溝壑縱橫的陝北黃土高原。我隨新銳散文作家採風團走進陝北的綏德縣,這個縣曾以「綏德的漢子」名聞天下。
匯入黃河中段的無定河穿城而過,過「千獅橋」,我們被安排參觀綏德的黃土文化風情園和博物館。我在來綏德前想一睹「漢子」風采的興致,竟被這裡的一種石化了的,準確講是神化了的動物石雕完全打消,牽去的不僅是我的目光還有思緒。
「綏德漢子」的風頭,竟然沒有蓋過它。
和我一樣,許多人是不知綏德是「中國石雕之鄉」的,更不知綏德的石雕獅子更是世界的一絕。
晨曦中我們入得黃土風情園裡的「石魂廣場」,這個占地8000平方米的廣場以它的恢弘剛硬氣勢撲入我的雙眸。剎那間,讓我這個長期生活在南方溫婉柔美之境裡的人心頭為之一震。
這是一個被獅子圖騰完全占據的廣場。入口處矗立着題有「天下第一獅」五個紅色大字的高大石碑,石碑上雄踞着一頭威武的石獅子。緊挨着石碑,那34尊有數米高的壘石底座式石獅雕塑,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形成迎賓的赫赫方陣。
天哪,每一頭石獅子竟都是咧着嘴呵呵笑着的,笑得我立即產生出一種親近和親切感來。我也被惹得笑了起來,以往印象中獅子威懾性的兇狠形象,這一刻被徹底顛覆。
石魂廣場依山勢而築,沿寬綽石階登高而上,繞過石獅林,昂頭便見有左右分置的一對高近20米的巨型石雕獅,巍然屹立在前方。
這樣巨碩的石獅我在全國各地從沒見過,我抬頭仰望它,突然覺得自己很是渺小,在這件驚世駭俗的藝術瑰寶面前,我心裡直念叨,這次來值了!
我虔誠地觀瞻它,這對巨獅被寓意吉祥的萬年龜和神獸馱着,神態十分安詳。這百獸之王的面目竟也不帶一絲猙獰張揚,威嚴中透出軒昂,嫻靜中露出坦蕩,凜然笑對天地蒼生。
在驚詫和震撼中,我愈發認定,它真的是舉世無雙的。從這中國石獅的模樣里,我發現了從黃土文化里發散出來的那種最為原始和純樸的特殊氣質,尊嚴而從容,謙恭而友善。這與我在石獅陣對面崖壁上看到的大大的「天佑善者」四字題刻的意蘊十分融合,善者得助,仁者無敵,我想,這笑獅,這題刻不正是為人之道、為國之道的一種精神昭示麼?
二
游畢石魂廣場,採風活動東道主散文作家許學琪,把我們領進綏德博物館。我無心參觀青銅器、漢畫像石、瓷陶玉器、嗩吶、剪紙,這些當地歷史文化民俗藏品,急切地直奔石獅子館西藏而去。
上千隻神態各異、雕刻精緻的石獅安靜地端坐在展台上以及壁櫃裡,個頭稍大些的約有一米多高,個頭最小的只有三四公分高。與石魂廣場的石獅子相比,它們是袖珍型的,是綏德石獅的濃縮精華。
柔和的燈光灑落在這些小巧玲瓏的石獅身上,雕刻紋清晰而精緻生動。我貪婪的目光逐一掃視着,心中有一種莫名的興奮。館藏說明指南告訴我,這些石獅藏品除了出土的,大多從民間徵集而來,也有部分是歷年綏德卓越石獅雕刻藝人們參賽的獲獎作品,這裡儼然是綏德石獅的一處歸宿之地。
它們有的因常年煙熏手摸,表面已變得黝黑,有的因風化和磕碰,已布滿裂縫殘痕累累。我像欣賞着一幅幅寫意派和寫實派的圖畫,寫意的似獅非獅,有像憨態可掬的兒童的,有像調皮淘氣的貓狗的,活潑天真,妙趣橫生;寫實的神形兼備,或乖靈敏捷,或嫻靜深思。
真是奇了怪了,這會兒,這些活在石頭裡的精靈,清一色的向我這個南方來的客人咧嘴笑開來。有眯縫着眼睛的羞笑,有伸吐着舌頭的頑笑,有張着大口的朗笑。也不知是我的友善的目光觸動了它們臉上的笑肌神經?
與它們友好對視着,突然間在頭腦里蹦出一個連我自己也始料不及的新詞來——「笑獅」。
在一個壁櫃裡,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身軀只有幾寸大小的石獅上,藏品標籤上打印着五個字:「坑頭石獅子」。這坑頭石獅子雖小,但方寸之間雕刻工藝無比細微,從獅頭到台座底部,刻着壽字紋和紡織紋等原始符號,它朝我憨憨地笑着。
真的佩服黃土地上的能工巧匠們,用這些符號強化了美好寓意的功效,使坑頭石獅子有了鮮活的生命。它是綏德傳統民間石獅崇拜的最奇特的一種直觀形式,無愧是綏德石獅子文化中的一朵艷麗奇葩。
凝視着它們,我的思緒飛往了黃河流域中上游地帶,那裡曾經長時期兵荒馬亂、天災頻至、糧食欠收、人口銳減。就如當地方言把坑頭石獅子稱呼為「拴娃娃獅子」一樣,人們把對生命繁衍直言不諱的關愛,用雕刀注入了一塊塊石頭,讓它成為子嗣昌盛不衰的吉祥物和守護神。用這種具有古樸的審美和象徵意義的創作,表達自己對待生存的態度。坑頭石獅子啊,我有幸在盛世與你零距離喜笑相逢。
三
從著名的綏德石獅,我想到了它的原型——自然界裡真正的獅子。獅子和中國古老傳說中的龍一樣,都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心中永恆的圖騰。它是一種不僅活在大自然里,也是活在國與國交往史和宗教史里的動物。
獅子是泊來的動物,它原本出產在非洲、印度和南美。它和一頭犀牛以貢品禮物的身份,由一個古時被稱作疏勒國的國王派使臣送給了東漢的皇帝。
《漢書·西域傳贊》對中國與我國交往而輸入的千奇百怪的珍寶、物種有過詳盡的描述:「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巨象、師子(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之至。」獅子便是異國它邦珍禽異獸中的一種。我不難想象得到,在皇家林苑中,漢順帝和嬪妃、大臣們圍觀從來未見過的它時,該是多麼的驚喜。
也有學者說獅子是在西漢時通過張騫出使西域而開闢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但沒有史載佐證,爭論頗多。但我以為,無論是張騫還是疏勒國的使者,走的都是那條後來叫「絲綢之路」的長路,只不過是時間的前後而已。在走出去和走進來的須臾之間,獅子終於在中國安家落戶,成為中國動物大家族裡新的成員,這是不爭的事實。
緊隨獅子的東傳,又有了佛法東來。
讓我驚喜的是,中國佛、道兩教文化都賦予了獅子極高的地位。在佛、道兩教里獅子是吉祥的靈獸和戰神,文殊菩薩選擇了一頭青獅子作為她的坐騎,而在《西遊記》中的那位道教自然大神太乙救苦天尊,則選擇了九頭獅子為自己的坐騎,真是殊途同歸,不謀而合。
中國古代的人們深受佛教道教文化的浸潤,尤其從唐代佛教傳入並盛行後,獅子一夜之間成為普天接受的人間庇護神。
百姓津津樂道它的種種美德:尊嚴自信、勇敢頑強、策略智慧、保護弱小、招財納福。難怪那部古老的《白澤圖》中,要讚美那頭名叫「白澤」的獅形神獸:雖然長野獸的面孔,卻有一顆人類的正義博愛之心。
中國不乏本土的猛獸,比如老虎、豺豹,但人們極度厭惡它憎恨它,認為它們會霸凌大小一切動物以及食人時的無比兇殘,唯獨對同樣是猛獸的獅子情有獨鍾,敬之愛之。
於是,從唐朝開始,石獅子成為看門神獸,出現在了佛、道寺觀,並且進入了皇城宮殿和王公貴族的家門。於是,一種尋求佛、道教庇護的思想在中華大地像雨後春筍般茁壯滋生髮展。
從元代開始的中國城鄉,百姓紛紛把石獅子作為鎮宅之寶迎進了自己的家宅廳堂大門之前,又把它迎入了宗祠門口甚至橋頭和村寨路口。
無論歷史變遷、朝代更迭,在中國的民族文化里,獅子化身為石獅,以它的吉祥、平安、仁慈象徵和高貴、尊嚴、勇敢的王者精神風範,占據了極重要的一頁。
四
2003年初,我到阿富汗旅行,在喀布爾動物園,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阿富汗民眾,把獅山圍成了鐵桶,聽導遊介紹,裡面的兩隻獅子「壯壯」和「凱妮」來自於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的捐贈。
我奮力擠入最裡層張望,爭睹中國獅子的風采。雄性的「壯壯」抬頭友好的望着我們,仿佛有一種和善的笑意從它的眼神里流露出來,望着它,老人、孩子和我也都會心的笑了。
當阿富汗國內最後的那一頭獅子「馬里昂」壽終正寢之時,中國人委託「壯壯」和「凱妮」把友誼及時傳達給了那裡的人民。獅子啊,你這本是從遙遠的西域來到中國的動物,如今又極其自豪榮耀地成為了中阿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使者。從阿富汗朋友向我這個中國人伸出大拇指的那一刻,我更加明白了語言不是障礙、只要心意相通這句話的內涵,中國的獅子,帶給阿國人民的是真摯的祝福。
五
從1800多年前獅子東來,到我在阿國見到的中國獅,再回到這次在綏德看到的「笑獅」,歷史輪迴中留下的獅子足跡讓我驚羨和感動。我堅信大多數的中國人是一頭威武不屈的雄獅,包容和善良的基因代代相傳。
但現在某些西方人看中國、看中國人的眼光卻是中了邪似的,這是因為他們的靈魂里居住着魔鬼。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蘇東坡和佛印的傳說故事。蘇東坡與佛印成為朋友後,問佛印,以大師慧眼看來,我是何物?佛印答曰,在我看來你是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見佛印體態肥胖,就開了一個玩笑說,我看你,就像牛屎一堆。佛印聽了並不生氣,回答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以化為牛屎。
這好比中國人看石獅子,你用仁義之心、善良之心、包容之心去看,它雖威猛但絕不邪惡,看到它笑對着人世間的一切。而內心邪惡的人是看不到它的微笑的,心中總是充填着恐懼和不安,這地球上這樣的人還真有不少。
一榮俱榮,一損皆損。只有摒棄了世俗繁瑣醜惡及零和搏弈思維,你方能看到世界大同的存在,這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民族,向世界發出的正義之聲。
作者簡介
鄢東良,筆名阿良,男,1955年生。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