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坊镇
黄坊乡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下辖乡,是位于建宁县北部,东临溪源乡和泰宁县大田乡,西南面接本县溪口镇、濉溪镇,北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乡政府驻地于2016年12月9日由黄坊村搬迁至武调新集镇,距县城13公里。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1500公顷,常住人口8936人 。全乡辖8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全乡党员总数427人,基层党组织11个。[1]
目录
历史沿革
1958年改为公社,翌年迁址黄坊。1965年改称黄坊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乡。2005年辖8个村,93个村民小组,105个自然村。汉族人口占99.8%,有畲、壮、黎、苗等少数民族37人。
经济发展
全乡耕地面积16832亩,其中水田15344亩,安寅、将上、武调等村为粮食主产区。黄坊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甘薯、马铃薯及杂粮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莲子、烟叶、果树和食用菌。莲子面积2600亩,亩产62公斤,总产量130亩。烤烟4310亩,产值780万元,实现年烟叶特产税160余万元。全乡山林面积24. 24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3万亩;竹林面积38156亩;
年可产商品竹30万根,鲜笋4500余吨,笋干600余吨。果山面积8160亩,水果6961亩,产量4873吨,食用菌干年产量106吨,鲜年产量20吨。林业用地面积20.64万亩,森林覆盖率6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林改全同1492份,登记面积19.4万亩。毛竹山面积2.15万亩,笋竹收入是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土特产品主要有笋干、红菇、木耳、锥粟、板栗和山苍籽等。耕地面积16547亩,人均1.6亩。2003年首次购联合收割机,政府每台补助4400元,至2005年全乡已购10台,50%以上的水稻收割实现机械化作业。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4541万元,是1988年的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426元,是1989年的近四倍。
1988年,工业企业只有农械厂,供销社加工厂和林产化工厂等,产值仅543万元。90年代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兴办各类以木、竹、笋等资源的加工企业,1994年创办清水笋罐头厂,为首家乡镇企业。同年在横口、武调办起两个工业小区,1997年有乡镇企业9家,工业总产值1461万元,村办工业企业7家,个体工业户61户,总产值219万元。至2002年已形成石材加工、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16家, 2005年全乡有工业企业132家,从业人员1080人,总产值15095万元,是1988年的14倍,个体经营户354户。
全乡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形成了粮食、烟叶、制种、笋竹、水果、食用菌、养殖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全乡有各类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全乡耕地面积24012亩,其中水田21833亩,安寅、将上、武调等村为粮食主产区。2017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乡财政总收入8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59元。
自然资源
地处高山丘陵地带,境内三条溪流组成自然水系,全年平均气温15℃左右,雨量充沛。全乡山林面积24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3万亩;竹林面积4.2万亩,果山面积7000亩。森林覆盖率80%,山地资源丰富,年可产商品竹30万根,鲜笋4500余吨,笋干600余吨。
乡境内有国营将上林场驻芦岭,县属武调采育场。全乡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座,全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雨量1727毫米,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
科教文卫
全乡有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中学一所(2005年并入溪口中学)。共有小学教师76人,中学36人。1986年新建黄坊卫生院,有干部职工8人,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内设内、外、儿、妇产、中药、放射、B超等8个科室,设有病床12张。全乡有卫生所7个,乡村医生16人。2005年,全乡储蓄总额1300万元。全乡有任团处级干部5人,科级17人;有全省第一个售粮冠军李广东、全国"三八"红旗手陈丽莉。
社会事业
1988年前新建民居以木屋、土屋为主,多为一层或二层连户,无整体规划,分布较散。1991年,乡、村开始首期新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在黄坊、仍田、将上、武调等村建新屋45户,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1995年后,全乡全面开展新村建设,建新房111户,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
2000年后,安寅、将上、陈岭、武调等村设计的新村建设更新颖,功能更齐全,以砖混结构二至三层小洋楼为主。1988-2005年,全乡共拆旧建新房近200户,建筑面积 21万余平方米。1988年前黄坊街有两条共230米长,1995年延长30米,并于2005年黄溪公路改造时重铺水泥路面。1988-2005年,先后修通黄坊至溪口、安寅至芦岭、仍田到将上等水泥路3条27公里;共有桥梁6座,有电站3个,总装机容量493千瓦,各村小水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62千瓦。1996年开通程控电话,首次3个村装机100门,至1999年实现程控电话"村村通"。2005年手机讯号基本覆盖各村,全乡手机用户1100多户。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实现了村组通水泥路、通安全饮用水、通有线电视等,省道建泰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昌福高速铁路过境我乡并设站武调。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