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源
黃安源 , 香港中樂團團長兼助理指揮。 出生中國四川重慶,著名胡琴演奏家,是當今樂壇及唱片界最活躍且具成就和有影響力的國樂演奏家之一。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國音樂學院,先後師從聶靖宇、藍玉崧等名師,是學校重點培養的高材生,曾在北京中國京劇團和中國鐵路文工團擔任二胡板胡獨奏及中樂隊首席,演奏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目錄
獎項及成就
- 1981年:1981年任香港中樂團團長,2008年9月起改稱「樂團首席」和拉弦組聲部長、助理指揮。
- 1984年: 《黃安源的胡琴世界》專輯獲台灣首次頒發「最佳演奏金鼎獎 」
- 1985年: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1987年:《酒歌》專輯則獲「最佳唱片金鼎獎」
- 1989年:「演奏家年獎」
- 1991年:「亞洲傑出藝人獎」
- 1992年:《黃安源與十二種胡琴》專輯獲「最佳演奏專輯獎」(台灣《大時晚報》)
- 1992年:「九十年代傑出男士」(美國RED,1992)
- 1992年: 英國國際名人傳記協會終生會員;美國名人協會(ABI)會員
- 1997年: 1997年獲英女皇授勳MBE, 代表作品 《梁祝》高胡協奏曲。黃氏先後成為國際權威弦樂雜誌《Strad》和中國權威音樂雜誌《人民音樂》封面人物。[1]
人物簡歷
幼年生活
黃安源年幼時跟他年長10歲的哥哥學二胡,對他很嚴格,開始學二胡時由於常遭責打,常常以眼淚相伴,他表示對二胡沒有什麼好感。1957年,黃安源小學畢業,哥哥就叫他到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報名。但是,他晚了出門,根本沒有應考,他說「幸好我沒有考到,那時候如果在四川考上了,畢業的時候正好都是派到很偏遠西昌去演奏二胡。」後來考上中央音樂學院中三插級生。[2]
後來考上中央音樂學院中三插級生,黃安源指在班上平常是最差的一個,試唱練耳也是倒數第一。那時候沒有退路,我只好用功,所以我在學校出了名的傻用功,這條路真正走上以後,反而感激哥哥,改變了他整個人生。
樂壇發展
二十幾年來,黃安源除了與中樂團赴澳洲、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北京、澳門及加拿大等地演出並擔任獨奏外,還在香港、台灣及世界各地舉行過百多場「黃安源胡琴獨奏會」,參與大型演出和慈善事業的表演更是不計其數。
其代表作《梁祝》高胡協奏曲在世界各地公演已經超過一百場次。在台灣巡迴演出更掀起當地風暴般熱潮,被推崇為「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瑰寶」。台灣電視台、日本朝日廣播公司由黛敏郎主持的電視節目、衛星中文台、香港電台電視部、無線電視台等均曾為其拍攝個人專輯。
黃安源除了與中樂團合作之外,還多次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包括英國BBC威爾斯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東京管弦樂團、菲律賓愛樂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澳門室內樂團及曼谷管弦樂團,亦曾代表香港赴英國、加拿大、荷蘭參加現代音樂節。
父子二胡傳承
兒子黃晨達從八九歲起到北京學習二胡,一共十年。黃安源指,當年送兒子到北京學音樂,希望兒子每到一處就儘量跟當地每位音樂家交流和學會當地音樂特色。
在香港,黃安源就曾讓兒子向二胡名家蕭白鏞學琴。結果兒子回來跟他說,跟老師聊了一個多鐘頭,琴都沒有打開過。這下似有憾,卻不禁微笑,黃安源笑說,兒子與二胡名師能談得投契,也是緣份。音樂不只是技巧上的表達,傳統的老師傅教琴都是以聊天為主的。他笑指劉明源老師也一樣:「這劉明源真是個天才,他是胡琴的大師。一堂課能跟你說上三句話跟拉琴有關的,那就算不錯了!」
對精進琴藝的獨特見解
黃安源談到現在年輕人的學習環境太多了,除了技藝上的努力外,他建議年輕人需要加強「全面性的」學習,除了音樂本身,還要在歷史文化等各方面增進知識,因為藝術的東西是相連的,懂得越廣泛,所表現的東西就越全面、越傳神,一定會更加感人。
他對琴藝的精進頗有獨到見解,他說:「其實我現在並不鼓勵這些學子們一天要練十幾個小時,我們那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以說是一種笨的方法。我主張練琴要少而精,甚至可以用多種方法練琴,你用思考的、心裡默唱都是一種練習,看譜子也是非常好的練習。最主要是練習的時候,我們的心和頭腦要走在手的前頭,不要光是手在練習,那沒有用,要用心思去練琴,效果是不同的。」[3]
黃安源指,近年中樂發展出現偏差,比賽的曲目只往難中求,彷佛只要把演奏者難住了就是好。他認為音樂並不是愈難愈好,真正好的作品聽起來非常舒服,演奏起來非常純熟,這樣才是最好的。[4]
視頻
資料來源
- ↑ 黃安源. 港樂. [2019-10-06].
- ↑ 黃安源緬懷中樂輝煌歲月 珍惜父子二胡傳承. 灼見名家. 2018-09-29 [2019-10-06].
- ↑ 【藝術長河】中樂演奏家黃安源的《梁祝》情. 新紀元. 2010-02-04 [2019-10-06].
- ↑ 十年磨一劍 黃安源世界首演故鄉情懷. 灼見名家. 2018-09-30 [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