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黃居寀( 933年-993年以後),字伯鸞,四川成都人[1]。著名画家黄筌之子,曾在后蜀任翰林待诏,后随蜀主降宋,在北宋翰林院为翰林待诏,他承传家风,使富丽工巧的黄氏花鸟画风在宋初盛极一时。

黄居寀
出生 933年
四川成都
逝世 993年?
国籍 中国唐朝
职业 畫家
知名于 善長畫花鳥畫。
知名作品 《山鹧棘雀图》

黄筌、黄居采和江南的徐熙,形成了花鸟画的两大流派。黄氏父子长期在宫廷供职,为皇家作画,所画大都是宫廷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2]

目录

代表作品

《山鷓棘雀圖》蔵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一幅理想性的寫生畫,畫中主題是生活在自然中的鳥類:山鷓、麻雀。

「山鷓」是一種紅嘴的藍雀,特色是紅色的嘴與雙腳,身體淡藍色,翅膀不大,尾巴卻很長。因此,山鷓的飛行能力不是很好,但體態卻非常美麗。

「麻雀」是最常見的鳥,在台灣,麻雀喜歡棲息在村莊裡,和人家互動良好,所以閩南話又稱為「厝鳥」。《山鷓棘雀圖》中的麻雀並不是厝鳥,而是野生的山雀,差別在於,臉上沒有黑色的雀斑,也不太飛入尋常百姓家。

「棘」是山裡常見的植物,《山鷓棘雀圖》裡,成為山雀棲停的地方。

黃居寀將山鷓的紅嘴喙、山雀的特色神情、山棘的姿態都捕捉得很準確,讓人相信它們的確是長這個模樣。

這是宋代花鳥畫家很重要的「寫生」觀念。寫生就是要寫出、畫出「生」。要活生生的,不是死板的標本。如果不能達到這點,是無法成為第一流的畫家。

《山鷓棘雀圖》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非常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伸展的姿勢,則都予人慢條斯理和寧靜的覺得。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簡直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布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構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3][4]

參考资料

  1. 故宫文物月刋. 國立故宫博物院. 2006. 
  2. 中国考古集成. 北京出版社. 
  3.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05-12]. 
  4. 藝術家. 藝術家雜誌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