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館鎮
黃山館鎮位於龍口市西南部,北臨渤海灣,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地域面積27.89平方千米,轄21個行政村,人口10933人(2017)。黃山館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古代有名的驛站之一。境內的海岸線長達4.5公里,擁有可養水面6000多畝,鎮域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煙濰路、青招路、戰備路三條主幹線貫通,交通、通訊等設施完善。 [1]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名單。
中文名:黃山館鎮
外文名:Huangshanguan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
地理位置:山東省東北部,膠東半島西北部
面 積:27.89 km²
下轄地區:28個村
政府駐地: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同心路12號
電話區號:0535
郵政區碼:265715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10933人(2017)
著名景點:徐鏡心故居
車牌代碼:魯F、魯Y
方 言:膠遼官話-登連片-蓬龍小片
目錄
歷史沿革
黃山館鎮政府駐地黃山館村。聚落形成於元代。明洪武年間,有趙、刁、劉、王姓人由河北任丘遷來。趙姓居東北,取村名東北村;王姓居東南,取村名東南村;劉姓居西南,取村名西南村;刁姓居西北,取村名西北村。設驛站後,因南有黃山,遂將村名更為黃山館東北村,黃山館東南村,黃山館西南村,黃山館西北村。1966年又更名為黃山館一、二、三、四村。
遺址
黃山館鎮歷史久遠,上推至南宋就有史料記載。明代洪武九年(1376),始建黃山驛站,用於走遞公文,運輸官物,護送過往官員。歷史上亦出現過許多名人志士,近代最著名的人物以辛亥革命先驅徐鏡心為代表,其故居位於我鎮館前後徐家村,現仍保存完好,屬煙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山館鎮早在金代就有史料記載。這裡依山傍水,是膠東連接內陸的咽喉要道和沿海諸縣門戶,為著名驛站和海防要地。
黃山驛站
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黃山驛站,址在今四村與店子之間。驛站用於走遞公文、運輸官物、護送過往官員。府衙及所屬各縣遞囚解餉人員絡繹不絕,都在這裡停留食宿。明崇禎五年(1632年),黃山驛站曾毀於兵火,後又重建。清康熙年間,驛站規模擴大,內有走遞馬9匹,驢2頭,馬夫6名,抄牌、遞文、獸醫各1人,每年耗銀約300兩。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驛站年久失修,黃縣知縣周雋又在原址上重建瓦房7間,並於四周增建圍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政府在黃山館設巡領司,派有軍隊駐守。清宣統元年(1909年)驛站廢止。
界河墩
元末,黃山館設立祇應所,劉克舉任提領,隸屬於黃縣縣令。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加強海防,魏國公徐輝祖在黃山館西邊界河入海口東岸建界河墩(即烽火台,遺址在今汽車站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騷擾黃縣沿海,界河墩與東面2.5公里的臧格莊墩、大泊子屯兵城連成一線用於防止倭寇入侵。界河墩、臧格莊墩設瞭望哨,發現倭寇登陸立即點狼煙報警,駐地官兵和鄉勇聞訊而起,齊心禦敵。辛亥革命時,革命軍曾在黃山館同清軍作戰。
清初,黃山館漁民曾在廢棄的界河墩上修建海神廟,出海前進廟祈求平安,故界河墩又稱海神廟高台。1974年,界河墩、臧格莊墩被拆除,今大泊子屯兵古城僅存0.7米高台地。
經濟建設
2008年,全鎮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5億元,同比增長20%,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20%,利稅3.5億元,同比增長27%;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968元,同比增長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06萬元。
工業
黃山館鎮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早在80年代黃山館鎮生產的「黃山牌」系列閥門產品便遠銷國內大中城市。近年來,黃山館鎮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1家。已初步形成了以龍口海盟機械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加工產業基地,主要產品為汽車剎車盤、剎車轂,產品遠銷歐美市場,年出口創匯1.4億美元。化工橡塑、工程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等部分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產品暢銷國內外。
2008年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75億元,增長25%。全鎮工業以機械加工為主,形成了以龍口海盟機械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加工產業,主要從事剎車盤、剎車轂等汽車制動系列產品生產,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2008年實現出口創匯7479萬美元。
農業
形成了灘涂養殖業、畜牧養殖業、林果業三大支柱產業。灘涂養殖業以養殖海參、大菱鮃、扇貝、半滑舌鰨為主。2008年全鎮已發展大菱鮃養殖大棚15萬平方米,海參養殖池600畝,扇貝池560畝,半滑舌鰨養殖大棚50多畝。畜牧養殖業以豬、雞、牛、羊、兔等為主。近年來黃山館鎮以獸醫站為依託紮實做好防疫措施和技術服務,2008年全鎮肉雞出欄200多萬隻,肉豬存欄8000多頭。果業主要有蘋果、葡萄、桃、杏、柿等。全鎮有果園860公頃,總產18334噸。鎮內嘎啦蘋果以成熟早、個大味美而聞名。近年來黃山館鎮積極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全面加強了對廣大果農的技術培訓和服務。到2008年已建立市級果品示範基地400畝,其中大櫻桃100畝,蘋果300畝。2008年示範基地蘋果總產達4000萬斤,大櫻桃總產38萬斤。
基礎設施
該鎮黨委、政府歷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建立了多元化投資機制,多方籌集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強化引導服務,加快建設步伐,小城鎮框架初具雛形。鎮域內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
區位交通
黃山館鎮交通便利,206國道、龍招公路、石黃公路及大萊龍鐵路縱橫貫穿境內。域內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發展前景廣闊。建設中的龍口人工島群與黃山館鎮隔海相望,並有跨海大橋相連;北側萬畝黃金海岸已規劃為龍口市臨港產業園區,黃山館鎮處於人工島群的陸上配套和陸海統籌發展的核心區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使這片土地更具廣闊的發展前景,蘊藏着無限商機。
206國道煙臺―黃山館高速公路。該路起點位於繞城高速公路末端的辛店附近,向西經福山、蓬萊、龍口、招遠四個市(區),全長77.5公里(另有大辛店至蓬萊連接線19.2公里,龍口疏港路連接線長8.9公里,均為一級路),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概算投資21.7億元。該工程於2001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2003年11月底前竣工通車。
視頻
龍口市黃山館鎮:五項舉措防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