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瑞采[1]

黃瑞采,男,著名土壤學家,農業教育家。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60餘年,編寫了大量教材,培養了大批土壤科技人才。

在土壤地理、土壤發生分類、土壤微形態和農田生態特別在變性土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黃瑞采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 1907年3月10日 畢業院校 金陵大學(南京大學)農學院 性別 男 目錄 1生平簡介 2教學成就 3治學態度 4土壤分類學的研究 5患病期間,堅持學習 6人物簡歷 7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黃瑞采,原籍湖南省長沙市,1907年3月10日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

1914-1923年在南京第四師範附小、金陵小學和金陵中學學習。青少年時代的黃瑞采家境清寒,學習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23年因學制調整,轉入南通七中,192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進入金陵大學,攻讀水土保持學科。他學習勤奮,每年均獲獎學金。大學期間,適逢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黃瑞采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同學共同創辦了"中華自強學會"。

1925年,為聲援五卅運動,反對帝國主義,黃瑞采離開金陵大學轉入東南大學農學院繼續學習。

1926年,黃瑞采前往廣東汕頭投身於孫中山領導的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歷任文書、連指導員、營教導員等職。國共分裂後,大革命的失敗和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傳入,使他深感要實現救國救民的願望,必須弘揚科學,走"科學救國"之路。

1927年秋,他再次進入金陵大學農學院,192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校方頒發的"金鑰匙獎"。 大學畢業後,黃瑞採在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任助教。次年,應邀回金陵大學執教,講授水土保持學、測量學、氣象學等課程,同時兼管學校氣象站工作。他主講的氣象學課程,內容充實,理論聯繫實際,深受同學們讚譽。

1935年,黃瑞采藉助同學間相互資助的方式,自費去美國留學,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州和明尼蘇達州大學研究院專攻土壤學,1937年獲碩士學位。

七七事變發生後,黃瑞采放棄了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毅然返回祖國,在金陵大學任教。

1937年底,隨金陵大學內遷成都華西壩。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工作,對學生的學業要求比較嚴格,教導學生為國分憂,珍惜來之不易的儀器和設備,為金陵大學農藝系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抗日戰爭時期,黃瑞采時刻不忘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在成都平原進行了水稻施用化肥、煙草整地質量和坡地水土保持等試驗;對川、桂、陝、甘、寧、青、新疆等省進行了土地利用和土壤資源考察。

1945年,為了加強同行間的學術交流工作,與李連捷、朱蓮青、張乃鳳、陳恩鳳等共同發起創立中國土壤學會,黃瑞采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47年當選為理事長。

1947年黃瑞采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英國倫敦傑羅山土壤植保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先後完成了"土壤中多糖類的提取法及其對增進土壤團粒的效用"等4個課題。1948年回國,繼續在金陵大學執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瑞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工作。

1950年先後參加東北土壤及土地利用考察,皖南森林土壤綜合調查。1952年院系調整後,黃瑞采以其豐富的學識和多年辦學經驗,為南京農學院土化系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年,他帶隊赴瓊、雷地區圓滿地完成了海南島東北片和雷州半島的考察任務,為建立華南橡膠基地,發展我國橡膠事業作出了貢獻。

1956年和1964年,他兩次參加國際土壤學大會並宣讀了論文。1958年參加並指導了全國第一次土壤普查。

1972年,南京農學院遷至揚州與蘇北農學院合併,改名為江蘇農學院。黃瑞采任該院教授、土化系副主任。這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他仍堅持科研工作,在江蘇省里下河地區從事土壤改良培肥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

1979年,南京農學院又與江蘇農學院分開,遷回南京。黃瑞采繼續在知識的田野上辛勤耕耘。

黃瑞采於1949年加入九三學社。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還先後當選為江蘇省九三學社第一、二屆委員;南京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江蘇省政協第三屆委員,第四、五屆常務委員。

人物簡歷

1907年3月10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23年 畢業於江蘇省南通七中。

1926-1927年 參加北伐戰爭。

1929年 畢業於金陵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獲學士學位。同年任中央大學助教。

1930-1935年 歷任金陵大學農學院助教、講師。

1935-1937年 先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明尼蘇達州大學研究院攻讀土壤學,獲碩士學位。

1937-1946年 歷任金陵大學教授,土壤組主任、農藝系主任。

1945年 參與發起並成立中國土壤學會,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947年 當選為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同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英國倫敦傑羅山土壤植保研究所從事土壤研究工作。

1948-1952年 任金陵大學教授,土壤教研室主任、農藝系主任。

1952-1972年 任南京農學院教授,土化系主任。

1959年 任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1972-1979年 任江蘇農學院教授,土化系副主任。

1979年以後 歷任南京農學院(1984年後改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土化系主任、名譽主任。

1950-1983年 先後當選為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副理事長。

1981-1985年 任中國農學會土壤肥料研究會名譽會長。

主要論著

1 黃瑞采.土壤學--土壤學基礎及土類各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2 黃瑞采,周傳槐.土壤發生分類及資源評價.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86.

3 黃瑞采.土壤微形態學--發展及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 黃瑞采.西川土壤觀察記.農林新報,1939(17-19):1-16.

5 黃瑞采.陝甘水土保持考察報告.農林新報,1941,18年卷(10-12):8-17.

6 黃瑞采.廣西土壤與農林之關係.廣西農業,1942,3(1-2):61-85.

7 黃瑞采.新疆之土壤及水土保持.邊政公論,1944,3(10):22-37.

8 黃瑞采,裴保義,黃宗道.水稻肥料試驗九年總結.中國農學會會報,1948(188):1-12.

9 黃瑞采.東北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全國土壤肥料會議會刊,1950:60-67.

10 黃瑞采.關於華南土壤發育和分布規律的認識.土壤學報,1953,2(3):137-147.

11 黃瑞采,戴朱恆,陳邦本等.廬山區土壤的特徵.土壤學報,1957,5(2):117-133.

12 黃瑞采,張俊民,趙其國等.雲南昆洛公路沿線土壤地理考察報告.土壤專報,1959,35:1-52.

13 黃瑞采.江蘇淮北地區白漿土.土壤,1960(3):1-4.

14 黃瑞采,馬同生.江淮平原某些土壤微形態比較.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5(3):295-297.

15 黃瑞采.土壤有機質的微形態研究.土壤農化參考資料,1977(2):33-39.

16 黃瑞采.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第十版)一書的書評Ⅰ.土壤發生,分類與土壤管理.土壤農化參考資料,1978(3):33-36.

17 黃瑞采.西歐土壤生成、分類及其應用和存在問題.土壤地理土壤分類論文集,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79:196-211.

18 黃瑞采.從物質實體和生態系統來研究土壤.土壤學進展,1979(3):1-19.

19 黃瑞采.現代土壤學分支--土壤微形態學.土壤通報,1979(3):1-5.

20 黃瑞采.淮北老黑土與美國腐殖質黑粘土的比較.中國土壤學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第三集,1979.

21 黃瑞采.土壤和植被生態系統的研究問題綜述.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學術討論會論文,1980.

22 黃瑞采.略談土壤發生分類的基礎理論.中國土壤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1983.

23 黃瑞采.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學術討論會論文,1984.

24 黃瑞采,吳珊眉.中國變性土及變性土型土的地理分布.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7(4):63-68.

25 黃瑞采,熊德祥,潘根興.中國東部白土化土壤物質動力成因--石英砂表面結構掃描電鏡觀察應用於土壤起源研究.中國土壤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1987:207.

26 潘根興,黃瑞采,丁瑞新.蘇魯交界地區白漿土的地理起源研究簡報.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8(1):134.

27 黃瑞采,吳珊眉,熊德祥等.關於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中變性土分類研究的商榷.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8,11(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