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荊葉 原圖鏈接

黃荊葉 黃荊葉乾燥葉片皺縮,灰黑色或綠褐色,背面色較暗淡,被短毛;葉片長卵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楔形;葉柄方形被毛。葉脆易碎,有香氣。黃荊葉,中藥名。含紫花牡荊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四羥基-甲氧基黃酮α-D-葡萄糖甙、5-羥基-3,6,7,3',4'-五甲氧基黃酮、對羥基苯甲酸、5-羥基異苯二酸、3,4-二羥基苯甲酸等。還含牡荊定鹼及維生素C等。具有解表散熱,化濕和中,殺蟲止癢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傷暑吐瀉,痧氣腹痛,腸炎,痢疾,瘧疾,濕疹,癬,疥,蛇蟲咬傷。[1]

目錄

形態特徵

黃荊葉乾燥葉片皺縮,灰黑色或綠褐色,背面色較暗淡,被短毛;為掌狀複葉,小葉5枚,間或3枚,長卵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楔形;葉柄方形被毛。黃荊葉易碎,有香氣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與葉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葉柄長2-5.5cm;掌狀複葉,小葉5,稀為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少數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cm,寬1-4cm,兩側小葉漸小,若為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最外側2枚無柄或近無柄,側脈9-20對。果期7-10月。[2]

生長環境

黃荊葉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葉可化濕截瘧。用於感冒,腸炎,痢疾,瘧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濕疹,皮炎,腳癬,煎湯外洗;[3]

功效與作用

黃荊葉解表散熱,化濕和中,殺蟲止癢。用於感冒發熱,傷暑吐瀉,痧氣腹痛,腸炎,痢疾,瘧疾,濕疹,癬,疥,蛇蟲咬傷。[4]

食用方法

黃荊葉新鮮的黃荊葉去除葉梗和壞、腐葉後,用水洗淨,瀝乾;向沸水中加入相當於水量0.03%~0.5%的葡萄糖酸鋅和0.05%~0.10%的檸檬酸,充分溶解後,取出,瀝乾;所得黃荊葉,控溫45℃~75℃乾燥10~20小時,粉碎,過100~200目篩,得黃荊葉粉;將黃荊葉粉與食品級碳酸氫鈉按照質量比為1000∶1~3混合均勻,分裝,密封,即得。[5]

炮製法

黃荊葉夏末開花時采葉,鮮用或堆疊踏實,使其發汗,倒出曬至半干,在堆疊踏實,待綠色變黑潤,再曬至足干。[6]

相關配伍

1、治感冒:(1)黃荊葉、路邊荊各30g,姜、蔥各6g。水煎服。

2、治急性細菌性痢疾:鮮黃荊葉250g。加水800毫升,煎1.5小時,濾取藥液,濃縮到120毫升。口服,每次30-40毫升,每日3次。對慢性痢疾也有一定療效。

3、治腳蛀(腳癬):黃荊葉,搗爛罨上。[7]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