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巨星
黃超巨星(英語:yellow supergiant,縮寫為「YSG」)是光譜類型為F或G的超巨星,這一類型恆星的初始質量介於10至40太陽質量之間,並且多數會在演化過程中損失超過一半的質量。質量低的恆星光度也較低,會被歸類為黃巨星,但高質量的也不會發展成為藍超巨星。
多數離開主序帶的黃超巨星只會在這個階段維持數千年,很快的就會冷卻並且膨脹成為紅超巨星,所以他們比紅超巨星更為罕見[1]。黃超巨星在耗盡核心的氫之後,在核心外層繼續燃燒氫。核心的氦在某一個點被順利地點燃,並發展成為紅超巨星,但模型的變異上不能確定是在黃超巨星階段,還是在成為紅超巨星階段之後才點燃了氦。
黃超巨星位於赫羅圖上的不穩定帶,因為它們的動態會導致溫度和亮度的不穩定。在不穩定帶觀測到的恆星多數都是變星,像是次巨星的天琴RR變星、巨星的室女W型變星(第二型造父變星)、和較亮的巨星和超巨星的經典造父變星。此外,有許多罕見的黃超巨星變星,像是金牛座RV型變星,後來被認為是前AGB星和北冕座R,極不尋常的是幾乎沒有氫的富碳星。上述的不穩定帶還發現更不穩定的黃特超巨星(也就是更為明亮),有着更不規則的脈動和大質量的損失。多數的黃特超巨星不是已經成為紅超巨星,就是演化成為bluewards。然而,至少HD 33579是個例子,它是首度演化成為紅超巨星的一個例子。
並不期望在從黃超巨星階段演化成為紅超巨星階段之前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然而目前並不清楚後紅超巨星的黃特超巨星是否會坍塌形成一顆超新星。然而發光能力不足以成為後紅超巨星超新星,可與黃超巨星有關聯,祖先可能是黃超巨星的超新星屈指可數。如果可以證實,然後解釋一顆中等質量,核心為氦核的恆星,怎麼會導致核心崩潰成為超新星。這種情況的候選人,明顯的是某種形式互動下的聯星[2]。
目錄
特殊星體
除了通常意義上的黃超巨星,有一些處於演化末期的小質量恆星也會被劃分為黃超巨星。這些恆星包括星族II造父變星(主要是處女座W型變星),金牛座RV型變星,北冕座R型變星。他們是質量1到5倍太陽的恆星演化到末期的狀態。這些恆星雖然有着與普通黃超巨星類似的光度和半徑,但是其化學組成和質量與一般的黃超巨星有着很大區別。這些末期恆星缺乏氫和金屬,富含碳和氦。由此可以推斷它們的年齡十分古老。而它們所處的空間位置也證實了這一點。
這些特殊的黃超巨星是中小恆星經歷過AGB巨星階段後形成的產物,它們在紅巨星階段失去了超過一半質量,目前的質量僅僅是太陽的0.5到1倍。由於高度演化,它們仍具有太陽的數千倍亮度。
在北冕座R型變星中還包含一部分奇特的重生恆星,典型星是天箭座FG,一顆表面溫度在數十年內劇烈變化的特殊恆星,它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從一顆紅巨星迅速收縮加熱成一顆藍色恆星,然後又不斷冷卻。而北冕座R本身也被認為是2顆小型白矮星合併之後使得核心重新燃燒並膨脹而成的超巨星。
視頻
黃超巨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學家發現黃超巨星 直徑為太陽的1300倍,鳳凰科技,2014-03-14
- ↑ 黃色超巨星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國際日報, 201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