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鎮
黃陂鎮,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轄鎮,位於寧都縣西北部,轄區面積208.7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04萬(2018年),下轄2個社區、16個行政村(2019年)。黃陂鎮是江西省文明鄉鎮、贛州市重點示範鎮。2018年,黃陂鎮工業企業25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家。[1]
中文名: 黃陂鎮
外文名: HuangPi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
地理位置: 寧都縣西北部
面 積: 208.71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2019年)
政府駐地: 黃陂村百富組
電話區號: 0797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04 萬(2018年)
車牌代碼: 贛B
目錄
歷史沿革
黃陂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境內已有人類居住,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開始設置行政機構。
蘇區革命戰爭時期,黃陂先後四次設區置府。
紅軍來到璜陂,毛澤東和朱德等為了戰事和工作的方便,將「璜陂」改成了「黃陂」。紅軍長征後,又恢復為「璜陂」,蘇區時期始,直到20世紀60年代之前一直稱作「璜陂」。
1987年,黃陂改為縣轄鎮。
行政區劃
2019年,黃陂鎮下轄2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公園裡社區、橋南社區、黃陂村、大湖村、烏逕村、荷樹村、山堂村、大橋壩村、楊屋村、金坑村、王布村、楊依村、塘下村、增坊村、樟坊村、坪溪村、連陂村、高田村)。 鎮政府駐黃陂村百富組。
歷史文化
千年古鎮
黃陂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境內已有人類居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黃陂遺留下來的古祠堂,古建築頗多,其中以山堂宋代古窯址和千年古村楊依村最為著名。
紅色故土
黃陂是中共蘇區前期的政治軍事中心,是寧都縣第一個農村中共黨支部、第一個基層共青團組織和中共寧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是一至三次反「圍剿」的大本營,決策指揮中心和主戰場之一,發生過「黃陂會議」、「黃陂戰鬥」等重大歷史事件。毛澤東曾七駐黃陂。並在此揮毫填就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這首著名詞章。鄧小平1972年重返黃陂。蘇區時期,黃陂人口不足2萬,參軍參戰者達1.2萬多人,有名有姓的烈士1314名。誕生了寧都縣唯一一個開國中將劉浩天。
狀元之鄉
黃陂自古以來崇文重教之風盛行。據考證,黃陂歷史上中榜進士84名,自唐以來中舉62人。代表人物有五代時期文學家、詩人廖匡圖、廖融、廖凝,南宋景定年間狀元謝元龍(寧都縣2個狀元之一)等。2005年黃陂藉學生廖海珍獲得江西省文科狀元,成為自恢復高考以來贛南地區第一個江西省高考狀元。
堪輿聖地
黃陂是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堪輿大師、世稱「救貧仙人」的楊筠松在唐朝末年從北方輾轉遷居黃陂,在此居住25年之久,以為人選擇「風水」為業,足跡遍及贛閩粵等省,被尊為江南堪輿界始祖。保存完好的黃陂花門樓便是其傑作。海內外風水師中一直流傳着「中國地理在江西、江西地理在黃陂」的說法,黃陂也被譽為「中國風水第一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陂鎮位於寧都縣西北部,距縣城48千米,為「兩縣七鄉」區域性中心鎮,東瀕釣峰鄉、安福鄉,南界蔡江鄉,西接大沽鄉、興國縣南坑鄉,北鄰小布鎮。總面積208.71平方千米。
地形
黃陂鎮內山巒起伏,蜿蜒成勢。
氣候
黃陂鎮年平均氣溫在14-19℃,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
黃陂鎮有耕地面積近4萬畝,山地23萬多畝。黃陂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大的礦產有稀土、鉀長石等。
人口
2018年,黃陂鎮戶籍人口40418人。
經濟
2018年,黃陂鎮工業企業個數共25家,沒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黃陂鎮有寧都縣黃陂中學、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寧都縣黃陂鎮公立幼兒園等。
交通運輸
黃陂鎮境內主要道路有449省道和319省道以及興贛北延高速公路。還有公園東街、公園西街、黃荊大道、永寧大道,往西北可至小布鎮、大沽鄉,往西南可至蔡江鄉,往東可至釣峰鄉下灣、縣城(梅江鎮)。
著名人物
楊筠松(834-903),名益,字筠松,又字叔茂,世稱救貧仙人。著名堪輿家。寧都堪輿界許多人尊之為一脈相承的第十六代祖師,亦有人尊之為江南堪輿界始祖。原籍山東竇州府。四十六歲時,因避黃巢亂,遷到今黃陂村住到終年。楊筠松被列入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客家名人展」。 廖瑀,字伯玉,號金精。三僚廖氏先祖,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隱居虔化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後遇楊筠松於虔化鬥法,欽佩楊公術精如神,拜為己師,隨師遷居僚溪,得楊公筠松親傳青囊秘籍。後唐皇帝封其為「國師」。廖瑀著有《俯察本源歌》、《一盞燈》等著作傳世。廖匡圖(生卒不詳),字贊禹,黃陂村人。湖南楚王馬殷聘為幕僚,殷子希范開天策府,置十八學士,匡圖列居第八,才華博瞻,為時輩所折服。《唐才子傳》及《五代詩話》記載作廖匡圖,字贊禹。有詩集二卷傳世。《全唐詩》錄其詩四首。其兄正圖,亦負詩名,有《家集》一卷行於世。清文學家魏禮,對其兄弟之作,譽為「後世不易得」。廖凝(約936年前後在世),字熙績,黃陂村人。善吟誦,有學行。累官江州團練副使。有詩集七卷行世。《十國春秋》有廖凝傳,《全唐詩》錄凝詩三首。廖氏先世居河南洛陽,唐貞觀庚子年(640年)廖崇德任虔化(今寧都)縣令,後即定居寧都,廖凝、廖匡圖都是其後裔。《全唐詩》載匡圖為虔州人,而未指明凝籍貫,只說:「初,歸湖南,隱衡岳,後遷金陵。」所以有人以為凝籍衡陽。其實,《十國春秋·廖凝傳》和《寧都直隸州志》都澄清了這一點。廖凝、廖匡圖都載入了《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和《中國人名大辭典》等,系迄今為止有文獻可考的寧都最早的知名文學家。
廖匡濟:五代時期「決勝大將軍」。
謝元龍:南宋特科狀元。
謝雲彪:清代農民起義首領。
廖亦昌:民國初期全國高等文官考試金榜題名。
視頻
黃陂鎮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