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油山之旅(王翠平)
作品欣赏
黑油山之旅
我给朋友分享黑油山景区的视频,朋友说看着像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表面图片,荒凉,尽是月坑!呵呵,说得有些夸张了,其实黑油山地表还有少许全靠雨水存活的多为针叶的绿植,只不过那是秃子头上的汗毛,大抵可以忽略不计的。
黑油山景区位于新疆准格尔盆地西北边缘,克拉玛依市西北角,距离市区大约一华里。景区面积也小得可怜,仅仅0.2平方km。黑油山是因为地下石油常年外溢而形成的天然沥青丘。它地表多是大小不等的砾石,光秃秃的,没有小溪涌泉飞瀑,没有花鸟虫鱼走兽,也没有亭台楼阁殿宇,可它却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油苗露出地面的地质奇观,也是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忠实见证。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黑油”,它因黑油山而得名。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自驾。出了克拉玛依市区,时值午后,按下车窗,热空气扑面而来。同行的向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的二外甥担心我中暑,劝我改变今天的计划,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说了声“不怕”,还是决定“上山”。说“上山”,是小题大做,景区最高的一座沥青丘高度也只有13米。我们今天要“攀登”的就是这座13米高的沥青丘。
进得景区大门,穿过一个一侧摆着商品专柜的长廊,一眼就看到一个低矮的山丘,同时,一股淡淡的沥青味儿钻入鼻孔,二外甥说这就是黑油山了。
正对长廊,百步之遥,又过了一个砖红色的枯树洞状“山门”,一脚便踏上了登山的台阶。说是台阶,其实就是木质栈道,栈道为浅绿色,依地势而铺就,宽而平缓。鞋跟敲击栈道,咔咔作响。栈道两边,有几个油泉,旁边尽是油泥,踩上去,软软的。二外甥说,夏季除一铁锨,卷起来,冬季烧火取暖,堪比煤炭!
“泥都可以当燃料?!”一个游客睁大了好奇的眼睛,问。
“嗯!泥里含油!”二外甥自豪地说道,“黑油山上溢出的石油是两亿年前生成的,100多万年以前,由于地壳变动,岩石断裂,原油受到地层压力,慢慢溢出地表,见到天日,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油泉。”
“石油是国家的不可再生资源,宝贵啊!”我说。
水向低处流,可石油却从高处“喷”!二外甥娓娓道来,“见了天日的石油中,轻质部分挥发,剩下粘稠的部分与砾石凝结、固化,日久年深,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沥青丘。”
我们一边漫步,二外甥一边讲解,言谈之间就到了“山顶”。山顶上,一个三米多高上书“黑油山”三个红色大字的碑状石柱如一把利剑,直指苍穹。
天热,又值午后,游客很少,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到极致。星罗棋布的油泉尽收眼底,大多数面积较大的油泉都被一块块不规则的黑色大石头圈起来,其状如犬齿,在空旷的天宇下静默着。
“景区里油苗露出地面的有108处,成油泉的有30处!”二外甥说,较大的有“把子泉”“跳跳泉”“赛里木泉”等。
我低头瞅瞅周围脚下,果见地上不规则裂缝里渗出黑糊糊的原油,摸一摸,有些粘。
太阳毒花花,热的传导、对流和地面辐射都达到了最高。万里晴空里,没有一丝儿云彩,没有一个飞鸟,天蓝得像块透明的水晶,站在高处,觉得整个人都淹没在天海里。
微微的风吹过来,热烘烘的空气带着浓浓的沥青味儿,吻着我的脸,掀动我的裙角,烤着我的小腿。我押了口水,踏着“下山”的栈道,随着外甥的脚步,向一处油泉又去,到跟前,才看清简介牌上写着“跳跳泉”三个字。
跳跳泉是这座沥青丘位置最高的一个大油泉。一潭黑糊粘稠的石油水平如镜,风吹不皱的油面,静静地,只有中间不停地冒着小而密集的气泡。它映着游人的影子,映着周边大石头和蓝天的影子,波澜不惊。
“小姨,你蹦几下,跳几下!”外甥微笑着鼓动我。
我有些不知所措。
“池子周围的地面一震动,原油里面就会冒出很多气泡的,所以叫跳跳泉!外甥说。
一个小男孩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我蹦跳的同时,他也跟着欢快地蹦跳。片刻,像给池子施了魔法,一池子石油如滚锅的水,噗出噗出,噗出噗出,冒出密集而个儿大的气泡!
“冒出的气泡是甲烷气体,可以燃烧!”外甥说。
我们停止了蹦跳,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儿,冒出的气泡才越来越少,渐渐地落下滚儿去。油面又恢复了平静。
“赛里木泉”就在离跳跳泉十几米远的地方,“海拔”比跳跳泉稍低,但面积却是油泉群里最大的,也是最有故事、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堪称群里“老大”了!
它是油泉群里唯一一个用金属栏杆圈围起来的油泉。栏杆,已被游客磨得溜光圆滑,斑斑驳驳,露出黄铜色。栏杆周围,是一圈脚踏木板,木板之上,有一个老头儿倒骑毛驴的的铜像。一个游客说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我外甥笑了;“张果老是汉人,你看他长得像吗?”
那游客一脸的懵圈。
我外甥好像故意吊那游客的胃口,喝了几口凉白开,抹了一下嘴,才接着说:“这老头儿是这里石油的发现者。当时他也不知道这黑糊糊的东西是啥玩意儿,他叫它'黑油’。土法上马,油水分离实验得知,黑油可以用来点灯照明、润滑车轴,于是,老头儿捞起黑油,装进葫芦里,骑上毛驴,穿越荒凉地带,到乌苏等地,以物易物,换取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后来呢?”我问。
“后来,第一代石油人——勘探队来了,老头儿把勘探队带到这里勘探,并给勘探队送水、送馕。从此,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现并开采的第一个大油田,是新中国在石油紧缺并急需的情况下发现的——它是工业的血液!!这里的石油收归国有后,老头就不能私自捞油了,所以他是第一个捞油人,也是最后一个捞油人。”外甥停了停,继续说,“老头儿名叫赛里木,哈萨克族的。为了纪念他,就在他发现的第一个油泉边给他做了塑像!”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看了看塑像,赛里木老人躬腿屈膝,倒坐在毛驴身上,他腰挂油葫芦,怀抱少数民族独奏乐器——热瓦普,一脸的慈祥。我到跟前摸了摸,塑像被晒得热乎乎的,我摸了摸葫芦,一个游客祝我说“一生福禄”,他摸了摸毛驴耳朵,我祝他“前程似锦”。
一阵干热风吹来,油面丝毫没受到影响,依然如一面天镜,又如大地之眼,倒映着赛里木老人和栏杆的的影子,倒映着蓝天的影子。
沿着蜿蜒曲折栈道,过了皇冠泉,又走向几乎与赛里木泉处于同一高度的把子泉。大同小异,泉里也噗出噗出地冒着气泡。
黑糊糊的油苗随处可见,每一处都如炸开的石榴,裂缝里油汪汪的,我跨步踩了踩,真怕一不小心踩得缝里喷油。
挥汗如雨,阳光炙烤得小腿皮痛!远望,热浪波蠕动在空气里,细浪一般。
我们决定“下山”,于是一步一步走向山下的“送凉站”。
年轻的古丽亲自给我们送上免费的绿豆汤,又吃了免费的冷饮,瞬间神清气爽心飞扬!不觉感叹克拉玛依人的热情了!
克拉玛依,一个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历年来,黑油山景区陆续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它虽无迷人的花红柳绿,可随着景区服务品质的提升,克拉玛依黑油山已经成为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
出了景区,再次回望黑油山,想到国家有着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作为国人的自豪感不觉爆棚。[1]
作者简介
王翠平,女,六零后,弃教经商,文学爱好者 ,素喜文字雕琢,有小说、散文、诗歌四十余篇见至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