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號
|
黑石号沉船(印尼語:bangkai kapal Batu Hitam),又名勿里洞沉船(印尼語:bangkai kapal Belitung)或唐代沉船(印尼語:bangkai kapal Tang),[1] 是一艘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中国至中东航线的阿拉伯帆船的遗骸<。这艘船已经完成了从阿拉伯至中国的航程,但在返航中在距离今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近1.6千米处沉没。沉船于1998年被发现,后于1998年和1999年由一家商业公司进行发掘,出水文物被新加坡政府获得。
起源
黑石号沉船于1998年由一位渔民发现于加斯帕尔海峡16米深的海底,因发现地靠近一块黑色大礁岩得名“Batu Hitam”,中文译为“黑石号”。此后,发现地被从当地渔民手中买走,开展发掘的许可被授予印尼当地的一家公司{{#tag:ref|在媒体和互联网中似乎并无任何对这家印尼公司的提及,迄今最详细的资料来自史密森尼学会2011年为赛克勒美术馆取消相关展览所作的伦理说明。发掘随后在一纸合作协议下由德国人蒂尔曼·沃特方(Tilman Walterfang)及其在“海底探索”公司(Seabed Explorations)中的队伍进行,周边的安保工作则由印尼海军提供。发掘共实施了两次,第一次于1998年8月开始,第二次于1999年开始。“海底探索”公司为打捞提供了船只以及在西北季风到来前和季风期间印尼海军提供安保服务的费用。
航线
根据黑石号上所载的货物推测,黑石号可能从中国扬州出发,并曾在中国广州补给。黑石号沉没的地点距离常见的中国至阿拉伯航线较远,导致偏离的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从中国到阿拉伯的船只都会穿过南海。这些船只会在经过廖内群岛后转向西北方向,进入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右图红线所示)。沉没地点勿里洞岛距离新加坡海峡有610千米,距离常见的航线有一定的距离,而船只如何进入这一区域尚没有确切的答案。经过勿里洞岛的航线更有可能是从爪哇海至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使用的航线。
船只構造
黑石号为第一艘发现和发掘的古代阿拉伯沉船。沉船约18米长,6.4米宽,木板使用椰壳纤维制成的细绳连接而成,而不是后世阿拉伯传统的使用钉子固定的技术。
沉船的木材遗骸被发现于一片海洋沉积物下,因沉积物的存在,得以避开海底蠕虫的侵蚀而得到保存。同时期沉船的遗骸非常稀少,黑石号因为有这样优良的保存条件,大量的船壳遗骸存留至今。由于黑石号之前,人们并没有发现类似的阿拉伯船只,更不用说满载货物的船只,黑石号的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公元9世纪时如何建造船舶的信息。
足够的木材残留使得研究者能够分析和确定木材的树种。据估计,船只建造于西亚,被阿拉伯商人购买后用于在阿曼至中国的航线上行驶。船上不少文物的形制都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黑石号建造在一条长约15.3米,厚约14~15厘米的龙骨周围,据信龙骨至今保存完好。前部船首斜角为61°,艏标使用榫卯结构连接到龙骨上,并使用16毫米直径的绳索加固。船壳的木板上穿有间隔为5~6厘米的孔洞,然后缝合到船体肋骨和龙骨上。船体下半肋骨上设有内龙骨以增强强度。
参与发掘的首席考古学家迈克尔·弗莱克(Michael Flecker)比较了黑石号和同时期三种类型的沉船,认为黑石号代表的是最早于公元5世纪在东南亚使用的缝合帆船。迈克尔指出,完全由缝合法建造的船只曾在非洲海岸、阿曼、红海、印度沿岸以及马尔代夫等地都有发现。他同时指出,公元6世纪罗马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曾在书中提到,印度的海中有使用类似的用木板缝合而成的船只。尽管在黑石号之前发现的沉船中,从未发现类似的阿拉伯船只,但在晚唐人刘恂所撰地理杂记《岭表录异》中曾经提到,“賈人船不用鐵釘,只使桄榔須系縛,以橄欖糖泥之。糖幹甚堅,入水如漆也”,可能指的正是这种船只。
木材
沉船中木材的样品被送至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中的森林和林业产品部门,由木材辨认专家朱戈·艾利奇(Jugo Ilic)进行分析<。许多样本由于糟朽严重,细胞中的纤维素已经缺失,以至于不能对木材的种属给出确切的结论。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木材样本的种属被确定。柚木被用于制造龙骨,这种木材能够抵抗船蛆的侵蚀。天花板使用的是柏木属木材,可能是西藏柏木。艏标使用蔷薇木制成,木材属于豆目植物,可能是黄檀属或者紫檀属。沉船船尾发现的木箱则是使用桑科桂木属植物制作。
船壳所使用的木材种属并未得到明确,但据估计应是楝科崖摩属植物。大部分肋骨使用的木材同样未能确定种属,除了一根被确定为崖摩属或豆目缅茄属植物。缅茄属的三种主要物种非洲缅茄 、拜宾德缅茄 和厚裂缅茄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区,从西海岸中部至东海岸呈长条形带状分布。
尽管肋骨使用了只分布于非洲一小片区域的树种,在分析了船壳的形制、树种和建造方式后,艾利奇得出结论认为,船只的建造地点可能在阿拉伯或者印度。在这一时期,两地的造船技术几乎没有区别,因而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印度更有可能是船只实际建造的地点,但阿拉伯地区的可能性并没有被完全排除,因为这些树木常常被阿拉伯地区进口用于建造船只。弗莱克则在2010年为赛克勒艺术馆制作的展陈目录中称,“从建造的方式、材料以及船壳的形状来看,作者可以确定勿里洞沉船就是一艘阿拉伯船只”。
修建
当下对黑石号这艘阿拉伯帆船建造材料和工艺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沉船本身。对沉船的复原显示,黑石号的外形与阿曼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称为baitl qarib的船只非常相似。在沉船的船壳内,包含众多大块凝结物,其中的货物包含公元800年左右中国唐朝出产的物件,这也是黑石号沉船得名“唐代沉船”或者“唐代宝船”的原因<。
船只残留的木材和文物于2011年首度向公众展示,首次展示地点位于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旁的藝術科學博物館。因为黑石号发现的重要性,阿曼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造了等比例复建的“马斯喀特之宝 ”船,陈列于位于圣淘沙的海事博物馆及水族馆。
遺物
黑石号搭载的货物类型包含碗碟、铜镜、香料罐、水罐、明器和镀金银盒等,总数超过6万件,被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南亚和东南亚艺术馆馆长约翰·盖伊(John Guy)称为“最大和最丰富的9世纪早期中国南方金器及陶瓷货物窖藏”。出水文物中还包括香料和树脂,以及用于压仓的金属锭。
目录
參考文獻
- ↑ 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展出,人民網,2020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