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中隊
黑貓中隊為中華民國空軍偵察機部隊——空軍第三十五中隊的別稱,使用的隊徽即為「黑貓」。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进行冷戰期間配合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深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的高空夜間偵照與電子偵測任務。
目录
隊徽
1960年,35中隊的飛行員陳懷生,在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1] 受訓時,以當時飛行員常去的附近一間小酒吧的名字與店徽為基礎(很可能就是基地裡的官兵俱樂部「Black Cat Lounge」),為U-2偵察機設計了一個黑貓圖案,飛行員們又特地訂作了一批標有黑貓圖案的夾克,因此35中隊被稱為「黑貓中隊」。
- 黑貓造型代表U-2機身正面
- 耳朵代表敏銳的感應器
- 金色貓眼則象徵著銳利的高空攝影機,
- 貓鬚代表偵測天線
- 長脖子下端代表下視鏡
- 紅色襯底象徵被赤化的鐵幕
隊徽後來為美國第5戰略偵察中隊所沿用。1974年,中央情報局將U-2計畫移交給美國空軍美國第99戰略偵察中隊、100戰略偵察聯隊,並以「黑貓計畫」為名,移駐烏山基地進行受訓。1976年,100戰略偵察聯隊改編為第9戰略偵察聯隊第2分部,1977 年,以「OSCAR」命名,成為第2分部的吉祥物。1994 年,第2分部改編為第9戰略偵察聯隊第5戰略偵察中隊, OSCAR仍然是吉祥物。該中隊操作的機種是U-2以及其後繼機種、同為凱利.詹森所設計的SR-71。
歷史
冷戰初期,間諜衛星照相技術未成熟,低空偵照在風險上過高。於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已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合作偵照中國大陸,1958年取得合作共識,合作代號「快刀計畫」。美方提供飛機和技術支援,中華民國提供飛行員和後勤基地,「重建」第35中隊,別名「黑貓中隊」。
黑猫中隊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就是隊長只熟悉飛行,不出任務。原因是隊長參與全盤作業。知曉機密太多,如萬一被俘,恐遭不住刑求而滯密,這是政策也是命令。
黑貓中隊部隊駐紮在桃園空軍基地,對外以「空軍氣象偵查研究組」宣稱作掩護。其使用機種為可在70,000英尺高度巡航的洛克希德U-2偵察機。1961年元月初首架U-2C偵查機進駐,1961年4月開始執行任務。自1961年到1965年期間,共深入大陸三十餘架次。自1966年後深入大陸任務減少,多為沿海斜照相任務。終因美國和中共關係緩和,1970年時便停止任務,1974年6月11日正式中止計劃並撤退美方人員。
從1961年到1974年之間,黑貓中隊28位飛行員共完成220次高空偵查任務,只有17位隊員全身而退,一共折損12架U2偵查機和10位隊員。
黑貓中隊在十三年的任務期間,曾偵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核試爆,和偵照中国大陆青海、新疆、華北、西北、東北、東南各省及中越邊界的重要軍事設施,任務涵蓋面積一千餘萬平方公里,遍及中國大陸三十餘省。
1977年6月10日,第35中隊重新編制在427聯隊麾下,配備武裝的T-33A教練機,全隊此時分成三個夜攻分隊和一個反電子分隊,為電子作戰支援部隊,負責執行電子干擾及反干擾任務。1989年換裝自製的AT-3,35中隊則改為獨立中隊性質的第三十五作戰隊,一般稱為「羚羊中隊」。1992年改隸至新竹第499聯隊。1999年裁撤。後來為了統一後勤維修,調防至岡山基地,在35中隊解散後所有AT-3攻擊機均改裝為標準規格,並納入空軍官校飛指部編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