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頭文鳥
Chestnut Munia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林孫鋒 拍攝 台灣原生亞種

基本資料

學名     Lonchura atricapilla

目/科/屬  雀形/梅花雀/文鳥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1-12cm/10-16g

別名:栗腹文鳥,紅筆仔台灣原生亞種及外來共8亞種。雌雄同型。

雌鳥的頭頸顏色較淡,腹部中央黑色較雄鳥略短,其餘與雄鳥類似。

亞成鳥全身羽色污褐色,頭部及身體的顏色對比並不明顯。

台灣原生亞種formorsana,成鳥類,雌雄鳥的羽色有些微差異。

  • 頭:虹膜暗紅色,雄鳥嘴鉛灰色,頭、頸為深暗褐色           
  • 背:背、肩羽、飛羽、腰、尾上覆羽為栗褐色          
  • 腹:上胸為深暗褐色,腹部為栗色,但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為黑色,上胸的黑暗褐色與腹部中央有明顯隔開,無相連。
  • 腳:腿黑色,腳鉛色

台灣也有引進東南亞的亞種並在野外生活,這些外來亞種的頭、頸、胸顏色較黑,胸的黑色與腹部的栗色間對比較為強烈。[1]

目錄

棲地&習性

棲息於農耕地,樹林或草原,包括草茅(Imperata cylindrica),開闊的濕地。[2]

經常成小群活動,或與斑文鳥,麻雀混群活動,群聚性相當明顯。多在地面或草叢活動,停棲時常選擇樹林。

保育

黑頭文鳥在台灣的數量稀少,平地及低海拔丘陵不十分常見,目前並沒有針對黑頭文鳥的任何保育措施。

黑頭文鳥在東南亞相當普遍,整體物種並未遭受重大的威脅。台灣有引進東南亞的亞種做為籠鳥飼養,西部地區所記錄到的黑頭文鳥大多為引進的外來亞種,本土原生亞種在東部較容易看到。[3]

鳴聲

似輕快「批-批-」[4]

外觀相似性

Restall (1995) 建議 malacca 應是一個獨立種 (L. malacca),ferruginosa 也是一個獨立種(L. ferruginosa),其它則是 L. atricapilla,包台灣的 formosana 亞種。Clements (2007) 大致接受 Restall (1995) 的看法,將台灣的黑頭文鳥視為 L. atricapilla formosana。但 Dickinson(2003) 仍採取保守的做法,將 malacca, atricapilla以及 ferruginosa 視為同一種。

分佈

8亞種

引入日本,哈馬黑拉,安汶,帕勞島,夏威夷島瓦努阿圖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厄瓜多爾西南部(瓜亞斯)。[5]

視頻

高雄市的黑頭文鳥(2014-09-11)
黑頭文鳥 ---稀有少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