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铜矿
黝铜矿
黝铜矿成分中的铜可被某些其他元素置换,当新置换的元素多到一定数量后,黝铜矿就会变成另一种矿物,如银黝铜矿、黑黝铜矿、砷黝铜矿等等。
黝铜矿呈灰到黑色,具有一点儿金属光泽,一般为块状或粒状。通常与铜矿物产在一起。
目录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黝铜矿
外 文 名:Tetrahedrite
类 别:硫盐矿物
化 学 式:Cu12Sb4S13
颜 色:灰到黑色
光 泽:金属
透明度:不透明
条 痕:黑色,棕色到深红色
晶 系:等轴晶系
硬 度:3~4
密 度:4.97g/cm3(测定),4.99g/cm3(计算)
比 重:4.6至5.0
应 用:提炼铜
分 布:智利,美国等
简介
黝铜矿化学成分为Cu12Sb4S13、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盐矿物。单晶体常呈四面体(tetrahedron),英文名即由此而来。黝铜矿与砷黝铜矿Cu12As4S13成类质同象系列。它们成分中的铜可被银、锌、汞、铁等类质同象置换。当某种元素达到一定含量时,则相应构成黝铜矿或砷黝铜矿的亚种,如银黝铜矿、黑黝铜矿(含汞)等。黝铜矿和砷黝铜矿呈钢灰至铁黑色,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4,比重4.6(砷黝铜矿)至5.0(黝铜矿)。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见于铜、铅、锌、银等金属硫化物的热液矿床中。黝铜矿虽然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硫盐矿物,但数量一般不大,通常与伴生的其他铜矿物一起作为铜矿石利用。银黝铜矿是提炼银的来源之一。美国爱达荷州的桑夏恩以产银黝铜矿著名。中国一些多金属矿床中有不同数量的黝铜矿产出。[1]
晶体形态
晶体多半呈四面体外形,常见单晶:立方体a{100}、四面体o{111}、-o{111},菱形十二面体d{110},三角三四面体n{211}、-n{211}、μ{411}、-μ{411},四角三四面体r{322}。通常呈致密块状,半自形、他形粒状或细脉状、双晶常见,依(111)形成穿插双晶,依(100)形成的双晶较为少见。偶见以晶轴相互平行的定向连生;同闪锌矿、黄铜矿是以一个矿物的正四面体晶面与另一个负四面体平行的关系连生;同闪锌矿还以同种晶面平行连生。
物理性质
钢灰至铁黑色、新鲜断口黝黑色。条痕灰黑色(砷黝铜矿条痕略带樱红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性脆。无解理。比重4.4-5.4。[2]
化学组成
Cu 45.77, Sb 29.22, S 25.01, Total 100.00 溶于硝酸,并析出硫;对锑黝铜矿还析出氧化锑。完全溶于王水中。在光片上,硝酸对多数铁的变种有影响;含银和汞的变种能被硝酸、氰化钾所浸蚀;氢氧化钾浸蚀能力较差、吹管焰中易熔、与碳酸钠混合于木炭上易熔成灰色银珠;产生Sb2O3或As2O3的薄膜,发出特殊的蒜味。在闭管里产生暗红色Sb2S3薄膜或黄至褐红色的As2O3薄膜。
鉴定特征
以断口黝黑色、条痕、脆性与辉铜矿、黝锡矿相区别。
命名
1845年由Wilhelm Karl von Haidinger更名。其命名源于其四面体形式。最初由Georgius Agricola(Georg Bauer)于1546年将命名为“argentum”,因为它含有银,尽管它可能于相关的矿物freibergite相似,并不一定是银相关的。
1747年,由Johan Gottschalk Wallerius命名为“Fahlerts”以及其他的名字,而在1758年,Axel Cronstedt使用“fahlerz”命名。Fahlerz来自德语,fahl =灰色和erz =矿石,暗指其灰黑色。
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很复杂,属黝铜矿型。与闪锌矿的结构相似,单位晶胞为闪锌矿的两倍,即黝铜矿的晶胞由八个闪锌矿的晶胞所组成。在黝铜矿结构中,[Cu1+S4]配位四面体联结成架,在其所形成的巨大空洞中,摆布着四个Cu1+呈三次配位(呈平面状)和两个Cu2+呈四面体配位,以及呈三方锥状配位的四个Sb(或As)原子。在空洞的中心存在一S原子平衡电价。原子间距:在锑黝锡矿中,Cu1+-S(4)=0.234;Cu1+、Cu2+-S(3)=0.227(2)和0.223(1);Sb-S(3)=0.245nm。在砷黝锡矿中,Cu1+-S(4)=0.234;Cu1+、Cu2+-S(3)=0.226(2)和0.220(1);As-S(3)=0.225nm。
成因产状
黝铜矿是各种热液型矿床中常见的矿物,以出现在矽卡岩多金属矿床及铜铁矿床中。锑黝铜矿比砷黝铜矿分布较为广泛。黝铜矿的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矿床的地球化学特点,往往出现于高温热液矿床,相当广泛地分布在中温热液矿床里,低温热液矿床里比较少见。在高中温矿床里,黝铜矿一般偏晚期形成,交代早期形成的黄铁矿、黄铜矿等;是许多黄铁矿矿床里的特征矿物。在有些矿床里,有些具环带的黝铜矿具有不同的成分。黝铜矿最常见于中温矿床和铅锌矿床中,同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共生。在高温钨锡矿床中,见有少量黝铜矿与毒砂、黑钨矿、锡石、闪锌矿、黝锡矿、磁黄铁矿共生。在金矿床里,黝铜矿经常与黄铜矿、黄铁矿共生;有的黝铜矿同针硫铋铅矿、车轮矿共生。在含重晶石的萤石脉里也出现黝铜矿,呈包体出现于重晶石中。在汞锑矿床里,黝铜矿与辰砂、辉锑矿、硫锑铅矿、雄黄等共生。[3]
用途
与其它铜矿物组合的铜矿石,可作为提取铜的原料,同时可综合利用成分中的砷。
黝铜矿与砷黝铜矿
黝铜矿与砷黝铜矿Cu12As4S13为类质同象系列。它们成分中的铜可被银、锌、汞、铁等类质同象置换。
当某种元素达到一定含量时,则相应构成黝铜矿或砷黝铜矿的亚种,如银黝铜矿、黑黝铜矿(含汞)等。黝铜矿和砷黝铜矿呈钢灰至铁黑色,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4,比重4.6(砷黝铜矿)至5.0(黝铜矿)。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见于铜、铅、锌、银等金属硫化物的热液矿床中。黝铜矿虽然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硫盐矿物,但数量一般不大,通常与伴生的其他铜矿物一起作为铜矿石利用。银黝铜矿是提炼银的来源之一。美国爱达荷州的桑夏恩以产银黝铜矿著名。中国一些多金属矿床中有不同数量的黝铜矿产出。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