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齊齊哈爾聖彌勒爾大教堂

齊齊哈爾聖彌勒爾大教堂是齊齊哈爾最大的天主教堂。位於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海山胡同,占地面積6625平方米,建築群面積4524平方米。瑞士、德國、法國、波蘭、英國、加拿大等外國傳教士先後在這裡從事傳教活動。教堂釧樓上傳出嘹亮悅耳、有節奏的五音鐘聲(五個音譜)。主日約有千人到大教堂參加宗教活動,人數最多時達4000多人。

目錄

建築風格

主體建築大教堂為歌德式建築風格,鋼盤混凝土結構,主塔高43米,塔尖上有一個南北向大十字加架。大教堂內寬敞明亮,能容納4000名教徒。整座建築物宏偉壯觀。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該教堂除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外,還是天主教齊齊哈爾監牧區的監牧主教府及總堂,下轄25個分堂,70個公所

教會學校

民國19年(1930年),瑞士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印章薄爾聖十字架女修會派遣20多名外籍修女,到齊齊哈爾教區協助傳教並創辦耶穌嬰孩德肋撒國際貞女修院,院址在賢良胡同。辦院宗旨是培養中國人修女。該院隸屬齊齊哈爾教區(後為監牧教區)。建院不久,開始招收中國人修女。修女學習分為望修、成修兩個階段,課程分為宗教、文化課。文化課到華北女子小學校學習,內容為國民學校所設課程。民國28年(1939年),因經費困難,該院遷至拉哈鎮。民國34年(1945年)9月,該院停辦。

民國19年(1930年),齊齊哈爾天主教堂創辦私立華北中學附屬小學校,簡稱華北小學。該校分男、女校兩部分,分別設在華北中學男校和女校。建校初,男、女校各招6個班320名學生,其中部分為非教徒子女。開設課程與同級同類國民小學校相同,信教學生的宗教課到「要理班」學習。學校只設主任,管理教學,行政工作由華北中學校棖管理。民國27年(1938年),華北小學男、女校合併,稱為私立齊齊哈爾市龍江國民學校。為使信教學生信教熱心、勤學敬師,天主教堂在該校成立「聖體童子軍」組織,由本堂神甫領導,每個信教學會在主日可以「領聖體」一次。齊齊哈爾市解放時,由市政府接管。

民國19年(1930年),齊齊哈爾天主教堂創辦私立華北中學,分為男、女兩校,故稱華北男中、華北女中。華北男中位於聖彌勒爾大教堂東胡同,華北女中位於西胡同(今育才小學校址)。男中4個班200名學生,女中3個班120名學生。師生中有部分為非教徒。華北中學設教務長一職,負責華北中、小學的行政工作。華北男、女中各設專職校長、主任,具體負責教學管理。民國23年(1934年),天主教堂為使信教學生熱心宗教、勤學敬師,在華北男、女中分別成立「公教青年會」、「姊妹會」。1947年,華北中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為聯合中學,華北中學停辦。

文化遺產

1987年2月,這座教堂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1:從齊齊哈爾市乘坐 15、101、102、103、104、路等公交車,在「中環廣場(萬城匯地下商場)」站下車即到。

2:乘坐11、12、102、105、108、路等公交車,在「邁特廣場(萬城匯地下商場)」站下車即到。

3:乘坐7、8、10、12、13、15、101、103、105、106、路等公交車,在「百貨大樓」站下車即到。

4:乘坐1、7、8、12、18、27、28、107、路等公交車,在「婦科醫院(哈爾濱銀行)」站下車即到。

5:乘坐16、302、路等公交車,在「順福餐飲公司」站下車,往「大商新瑪特」方向走大約80米左右即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