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齲齒,俗稱蛀牙,指牙齒細菌活動而造成分解的現象,它們代謝醣類後會產生能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齲齒時會呈現黃色到黑色之間的不同顏色,其症狀包含疼痛與進食困難,併發症包含牙齒周圍組織發炎、牙齒喪失與形成牙齒膿腫

人類學的許多證據顯示原始人很少齲齒,但在一萬年前農業革命之後多數人類逐漸以富含澱粉(屬多醣)的穀物為主食,齲齒好發率遽增。由於人類的牙釉質無法再生[1]牙本質再生緩慢,清潔不佳的牙齒容易讓牙菌持續蠶食,最終侵犯到牙髓。牙髓腔幾近封閉空間, 一旦被牙菌感染, 發炎跟組織浮腫會阻塞僅0.1公厘寬的根尖根管,切斷來自根尖外微血管的養分或藥物;因此若牙髓發炎,既難以用手術疏通細微的根尖根管,又無法讓抗生素的藥力傳遞到牙髓,通常就只剩去除整個牙髓組織一途(根管治療)。

目錄

概況

造成齲齒的細菌會經由分解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使牙齒的硬組織分解。食物中的單醣是這些細菌的主要能量來源,因此單醣量含量高的飲食習慣,是齲齒髮生的風險因子。如果牙齒礦物質解離速率高過經唾液等來源所引發的速率,齲齒就會發生。其他的風險因子包含由糖尿病乾燥綜合症與特定藥物(抗組織胺藥與抗憂鬱藥物等)引發的唾液分泌量下降。齲齒也與貧窮、疏於口腔衛生與牙周病導致的牙根暴露有關。

齲齒的預防措施包含定期清潔牙齒、低糖飲食與使用些許化物,許多牙醫也建議每天刷牙兩次,以及每天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一次。氟化物可從水、鹽或牙膏等來源獲得。

養成定期給牙醫檢查的習慣(通常每年兩次)可提早發現齲齒與治療。治療齲齒取決於牙齒被破壞的程度,可能會採取牙體復形(補牙)以回復正常功能,或是採取拔牙術以移除嚴重的齲齒。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以制止齲齒造成的疼痛。在發展中國家,治療齲齒的預後往往較差。

全球大約24.3億人(全球人口的36%)的永久齒出現了齲齒。約6.2億人或全球人口的9%曾在乳齒得過齲齒,常發生在已開發國家與少數單醣消耗量大的開發中國家。

蛀牙的延伸效應

讓人驚訝的是蛀牙與其他口腔疾病有微妙的關聯效應,在近年醫學中得到重視,臨床文獻調查卻發現一傾向,罹患較嚴重牙周病的人齲齒的機率的確是比較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部主治醫師賴智信表示,從臨床經驗上的確有這樣的趨勢,容易蛀牙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牙周病。因為造成蛀牙與牙周病的細菌種類不同,喜歡的生長環境也不同,較難以共存在同一個口腔中。蛀牙的生成以革蘭氏陽性好氧菌為主,細菌分解醣產生酸,而當口腔pH值<5.5時,酸便會進而侵蝕牙齒。但牙周病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附着於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所以兩種菌相互競爭口腔內的生存環境資源,若蛀牙菌占上風時確實有擠壓牙周菌種的可能,目前相關理論還在研究中。

另一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of Buffalo)的研究項目發現,大規模比對病例蛀牙最嚴重的一組,得到口腔癌、口咽癌的機率遠低於蛀牙最少的一組可能效應是細菌滋生,會刺激TH1免疫反應,因此有壓制癌症細胞的作用。但在中國大陸曾有案例是有患者多年蛀牙,而其蛀牙的殘根尖銳不斷劃破口腔,最後日積月累造成基因病變,引起口腔癌的發生。但這是物理性成因的特案,與人體機制較無關連,所以蛀牙能否防口腔癌還要看情況而定,但水牛城報告解答了醫界長期一個爭議點的方向,以往大多數人認為口腔越髒越容易得癌,因為細菌分泌的化合物會致癌,實驗結果卻是相反。

防止蛀牙的基本原則

  • 儘量避免攝取過多
  • 餐後刷牙以清除牙菌斑
  • 使用質量良好的牙刷和含有牙膏,每三個月更換新的牙刷
  • 建議每天定期使用牙線
  • 每六個月到牙醫診所檢查全口。
  • 每日三餐為基準,適當減少進食的次數

治療

  • 牙體復形:如果蛀牙的情況不太嚴重,牙醫會把蛀牙的部分鑽除,再用補牙材料(如汞合金樹脂)填補原蛀牙的窩洞。
  • 根管治療與贗復[2]:如果蛀牙的部分較大,影響到牙髓神經,就會鑽除蛀牙、抽神經、切削牙齒(但保留牙根)並在其上安裝牙冠(俗稱牙套)或嵌體(又稱齒雕),常見材質有貴金屬和陶瓷。
  • 拔牙與贗復:齲齒情況最嚴重時,要把蛀牙拔掉,繼而換上假牙(例如牙橋或植牙)。

視頻

齲齒 相關視頻

愛護牙齒 防止蛀牙
齲齒應該怎麼治療

參考文獻

  1. 研究人員說,新材料可以再生牙釉質,搜狐,2018-06-01
  2. 牙齦贗復體的概述,醫學教育網 ,201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