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龙云镇该镇地处蓬安西部,海拔400米。离县城22公里,幅员面积21.98平方千米。辖10个村,98个合作社,7855人(2017),耕地面积8142.1亩。该镇地处蓬安西部,东连两路乡,南接巨龙镇,西临睦坝乡,北抵金溪镇。与县城直距11公里,沿公路为22公里。。辖10个村,98个合作社,耕地面积8142亩,非耕地约5000亩。辖雷家坝大石坪乌山梁、龙云寺、梅子垭李家坪梅家寨柳树垭迎凤山、板桥子10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1]

目录

地理环境

地势

地貌为高丘窄谷、中丘中谷、浅丘宽谷三种形态。地质为灰紫色砂岩和棕紫色页岩构成,土壤为棕紫色重粘土和页岩风化沙粒土。本地最高海拔为480.1米,高峰位于龙云寺村龙云寺山顶。

气候

气温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季炎热、秋雨绵绵,夏长为118天左右,秋短为76天左右,光热水资源夏占70%,冬占30%,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在45℃以下。年无霜期为306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1191.7小时,洪涝多则九次,一般在5、6、7、8、9、10月,插种宜早半个季节。有溪流三条,排水量十分畅通。[2]

历史沿革

龙云镇建置于一九五零年一月,仍保持保甲制,时为龙云乡,驻地龙云寺。同年十一月,废除旧乡、保甲,时全县划为四个区,龙云乡并入盘龙乡,辖第四区即盘龙区。区乡驻地均设盘龙场。五二年民主建政,又恢复龙云乡,驻地邓家庙。五五年区划改编,龙云乡改辖金溪区。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与万和乡合并,名为幸福公社。五九年又分别恢复万和、龙云公社。六二年调整区划后,龙云复规辖盘龙区。八三年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更名龙云乡。九四年拆区并镇,与万和、两路三乡合并建镇名为龙云镇。九六年又分出两路、万和,龙云镇迄今未变。

发展优势

本镇为县水果、畜禽基地之镇,主产柑、桔、锦橙100号、桃、李、杏、梨等,年产果60万公斤;以生猪为重点的养殖业,以王和全、卢鹏、唐小明联盟专重大户,建生猪繁育养殖场,已饲养母猪300余头、公猪2头、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全镇建生猪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优质肉猪16000余头。蚕桑基地村2个。劳务输出3600余人次,年获劳务收入1000万余元。

水力资源

水利设施健全,有山坪塘116口,总蓄水量25万立方,可保灌面6500亩,提灌站三处,可保灌面800亩,有升钟水库灌渠1300米,可灌面1000亩,共计保灌面积为总耕面的90%以上。农作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油菜、花生等。

旅游资源

境内龙云寺为县佛教中心,自唐朝以来,香火不败,遐迩闻名,迄今年朝拜,游客达十余万人次,堪称胜境。

教育设施

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初中1所,幼儿园2所,镇中心卫生院1个,敬老院2所,农业服务中心1个,社会事业服务中心1个,电视差转台1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建有网站,通讯设备达标。<ref>[

经济发展

该镇主要产业:蚕桑、果树、生猪三大产业,主要产业以蚕桑和生猪为主。

2006年工作思路:一是扩大现有的蚕桑产业300亩;二是扩大生猪养殖大户10户;三是加强镇内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公路、村通工程、集镇建设;四是加强抗灾自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扩大晚秋生产,力争大旱之年减产不减守;五是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该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抢抓机遇上下功夫,在强镇富民、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以强镇富民为目标,以宽裕型小康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扎实工作,合力拼搏,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进该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