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蒿

中文名:龍蒿

學 名:Artemisia dracunculus L.

別 稱:狹葉青蒿狹葉、蛇蒿、椒蒿、青蒿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亞 科:管狀花亞科

族:春黃菊族

亞 族:菊亞族

屬:蒿屬

亞 屬:龍蒿亞屬

組:龍蒿組

種:龍蒿

系:龍蒿系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龍蒿(學名:Artemisia dracunculus L.)是菊科蒿屬植物。半灌木狀草本。根粗大或略細,木質,垂直;根狀莖粗,木質,直立或斜上長,直徑0.5-2厘米。葉無柄,初時兩面微有短柔毛,後兩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部葉花期凋謝。頭狀花序多數,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2-2.5毫米。瘦果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於中國、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俄羅斯、歐洲(東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國。多生於干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緣、田邊、路旁、干河谷、河岸階地、亞高山草甸等地區,也見於鹽鹼灘附近,常成叢生長,局部地區成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龍蒿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醛類物質,還含少量生物鹼。中國青海民間入藥,治暑濕發熱、虛勞等。根有辣味,新疆民間取根研末,代替辣椒作調味品。牧區作牲畜飼料。[1]

目錄

龍蒿形態特徵

龍蒿(6張) 半灌木狀草本。根粗大或略細,木質,垂直;根狀莖粗,木質,直立或斜上長,直徑0.5-2厘米,常有短的地下莖。莖通常多數,成叢,高40-150(-200)厘米,褐色或綠色,有縱棱,下部木質,稍彎曲,分枝多,開展,斜向上;莖、枝初時微有短柔毛,後漸脫落。葉無柄,初時兩面微有短柔毛,後兩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部葉花期凋謝;中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1.5-)3-7(-10)厘米,寬2-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上部葉與苞片葉略短小,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5-3厘米,寬1-2毫米。

頭狀花序多數,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2-2.5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斜展或略下垂,基部有線形小苞葉,在莖的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總苞片略狹小,卵形,背面綠色,無毛,中、內層總苞片卵圓形或長卵形,邊緣寬膜質或全為膜質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或稍呈狹圓錐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8-14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上端棒狀,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小。瘦果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龍蒿主要變種

寬裂龍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turkestanica Krasch.):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該變種植株高大。葉寬大,橢圓狀披針形,寬3-6毫米,葉先端不分裂或間有3深裂或3淺裂。頭狀花序直徑3-4毫米,無梗或具極短梗。分布於中國(新疆)和俄羅斯(中亞地區);生長於海拔800-2 500米的干河谷、河岸階地、草原、路旁及田邊等地。新疆民間入藥用於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

杭愛龍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changaica (Krasch. ) Ling et Y. R. Ling):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該變種葉不分裂或側邊偶有1(-2)枚細小、狹線形的側裂片。頭狀花序直徑3-4毫米,近無梗,在莖上組成狹窄、總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分布於中國和蒙古;在中國分布於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北部。

青海龍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qinghaiensis Y. R. Ling)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該變種頭狀花序近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2-3毫米,下垂,具明顯梗,梗長2-5毫米,在莖上組成疏鬆、略狹窄的圓錐花序。分布於中國青海東部與北部;分布在海拔2500-3500米地區的荒地、路旁。

帕米爾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pamirica (C. Winkl. ) Y. R. Ling et C. J.):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該變種植株略小。莖、枝、葉初時被密絨毛,後漸稀疏。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總狀花序或為狹窄而緊密的圓錐花序。分布於中國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在中國分布於青海、新疆(西部)及西藏(西部);生長於海拔3000-3400米地區的草甸草原或礫質坡地上。

龍蒿生長環境

中國東北、華北及新疆分布在海拔500-2500米地區,甘肅、青海分布在海拔2000-3800米地區,多生於干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緣、田邊、路旁、干河谷、河岸階地、亞高山草甸等地區,也見於鹽鹼灘附近,常成叢生長,局部地區成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為北溫帶及亞熱帶半荒漠與草原地區的廣布種。

龍蒿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俄羅斯、歐洲(東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 龍蒿

龍蒿繁殖方法

採種:龍蒿種子很小,千粒重0.0659克,每1克種子15000粒左右,頂土力弱。保護地栽培可以考慮直播,而在大田由於易隨風飄浮,一般不採取直播,必須進行育苗才能保栽全苗。

苗床準備:育苗可採用日光溫室、大棚和小拱棚,或者在室內進行,地溫10℃以上,棚溫15℃以上,苗床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有條件的可採用基質或營養土進行育苗。一般畦寬1米左右,長5米,畦東西向為佳,鋪10厘米厚床土,整平耙細。

播種方法:播種時間為3月初,播種前將苗床充分淋濕,為播種均勻,1克種子混1千克左右的火土灰或干泥粉,撒於畦面,播種後不再淋水和蓋土。播種完畢蓋好地膜、棚膜。每畝播種量50克,可獲移栽苗30萬株左右。

當種子不夠,或者沒有留種的情況下,以及為了快速繁育,採用扦插育苗是比較好的途徑。若有溫室等條件,則可以完全使用扦插育苗,實現周年供應。

苗床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有條件的可採用基質或營養土進行,用蛭石或珍珠岩進行扦插苗基質培育的成活率高於其他材料育苗。

在新疆龍蒿旺盛生長期,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枝條略木質化的龍蒿植株,截取5厘米且帶2-3片葉的莖段,去掉下部的葉片作為插條。插條的選取對生根有顯着影響,應選插穗健壯、營養物質有一定積累的半纖維化莖段。插入深度為插穗的1/3,株行距5厘米×5厘米,插後澆足水,覆上地膜(溫度適合就不需要覆地膜),經常進行葉面噴濕,防止因乾枯而死亡,2-3周後根就形成,並開始有萌櫱芽出現,此時開始進行煉苗。

龍蒿栽植方法

出苗後,注意防止低溫、乾旱傷苗,及時拔除雜草,及時間苗,苗株行距均為3-5厘米,間出的龍蒿苗可作為苗源再次種植。移栽前1周每天上午10點揭棚,下午6點蓋棚,逐步加大放風口直至全部揭開,反覆煉苗。根據苗的用途來決定移苗時間,作為蔬菜則宜早移,作為工業原料等則苗長到10厘米後再移栽。

移栽:若進行設施生產,則根據龍蒿苗的用途進行移栽,密度相對大田生產要適當的密一些,一般採用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作為大田生產,在新疆需要等到4月下旬以後進行移栽定植,第一年苗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或更大,因其為宿根,在新疆可以自然越冬,一次栽植每年採摘。等到第2年,則可以每間隔1苗進行移栽擴大生產面積。

管護:每採收1茬後,要隨水進行追肥,使用農家肥、有機肥,嚴禁使用化學肥料,以防止土壤板結,不利新疆龍蒿的生長。及時除草。龍蒿比較耐旱,不耐澇,澆水一定要澆透,防止將地表鹽分淋到根部,影響其生長。

採收:作為蔬菜上市的新疆龍蒿,等其長到10-15厘米的時候,當手摺即斷時採收為佳。日光溫室栽培,可以實現周年供應。採收過早,產量低,香辛味淡;採收過晚,枝葉纖維化程度高,加工產品口感差。

留種:9月種子開始成熟,9月下旬種子成熟較好,發芽率高,採收方便。種子散開後,採收困難度增加。

龍蒿主要價值

龍蒿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醛類物質,還含少量生物鹼。中國青海民間入藥,治暑濕發熱、虛勞等。根有辣味,新疆民間取根研末,代替辣椒作調味品。牧區作牲畜飼料。

龍蒿在法國烹飪中被認為是一種優雅的風味物,可用於肉、魚和蛋製品。新鮮龍蒿香草也可用於風味醋,用於烹飪。龍蒿是一種好的風味劑,可用於一些蔬菜製備物、肉類、調味料和湯。

參考來源

  1. 龍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