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龙门跃(张杰)

​​ 龙门跃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龙门跃》中国当代作家张杰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龙门跃

三月的莱州湾南畔,小清河波澜不惊,水光潋滟。芦苇丛里,蒌蒿已经返青了。

蒌蒿茎叶嫩,味清香,茎根状,多年生,马羊喜食,是盐碱地草类的先锋。《本草纲目》记载:“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平抑肝火;全草入药,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之效。”

当年饥荒的时候,人们采其种子充饥,活人无数。年景好了,它的药用价值也为人广知。附近的人需要蒌蒿的,就在三月出没于芦苇丛中。家里人有肝不好的,就采摘烘焙一些,常年煎水服用,也可视个人口味加入红枣、枸杞等。据中医讲,蒌蒿护肝的作用明显。

小清河两岸的红柳,茎秆已经现出鲜艳的枣红色;叶子还没有冒出;花苞也没有,四月还没有到呢;开花?没有,春夏之交还远着呢。

在盐碱地,很多树是活不了的,而红柳是盐碱地树类的先锋。防风,固沙,良田都是它的拿手好戏。到了花季,红柳便开出粉红色的花来,一簇一簇的蜂拥而来,煞是好看。花一开,蜜蜂便来了,红柳花成为蜜蜂上好的蜜源。每年的花季,红柳丛中,四处可见一个个的蜂箱。蜂农赶着花期如约而至。

《药典》记载:“红柳性甘、辛、平。散风解表,透疹。用于感冒,麻疹不透,风湿关节痛,小便淋痛;外用于风疹瘙痒。”

小清河处处都是景哩!

小清河物品丰饶着呢!

河的北岸有座道观,名唤“天妃宫”。一年四季,人气十足,香烟氤氲,香火鼎盛。传说天妃曾在此显圣,救治过很多的海难者。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小清河北岸和南岸就先后建设了“天后宫”,又先后二次拆除了。拆除的原因,就连当地的老者也有些说不清了。

小清河南畔原为渔村,渔民世代耕耘深蓝,也搞水产养殖,渔业繁荣了这个小村,据此发展成乡,后又撤乡成镇。渔民们早就有心愿再建“天妃宫”,随着经济的发展,渔民们富裕了,这个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天妃宫好不雄伟!坐北朝南是正殿,供奉的是主神天妃,而东配殿里供奉的是龙王,西配殿里供奉的却是财神,南殿则是航海博物馆。

二零一零年腊月,全真龙门派二十二代玄裔弟子赵理福道长与师弟高理兰道长,接管了天妃宫,师兄弟俩立志要把天妃宫打造江北妈祖文化第一品牌,从此道观面貌焕然一新。

做为妈祖文化的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十六,渔民们出海劳作前,就在小清河入海处举行开海节仪式。家家户户提前蒸好嵌满红枣的大饽饽,准备好脱好毛的猪头和黑毛公鸡,还要准备好炸鱼、点心、瓜果等供品,带上纸马、纸币、纸元宝、高香,身穿黄色的盛装,头裹红巾,手提莲花灯、鲤鱼灯、小船灯等各式小渔灯,陆续赶赴祭祀现场。

开海节仪式,先由当地有威望的长辈上香,宣读祭文,率众人燃纸、烧香、敬酒、跪拜,祈海赐福。同时,将小渔灯点燃放流,祈求诸神保佑渔民人船平安,满载早归。之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龙腾狮跃,跑旱船,扭秧歌,人头攒动,一片沸腾。

小清河静静地流向东北,向外与渤海湾相连。它荡漾的多是海水,而不是河水;小清河的鱼货多是海鲜,而不是河鲜。

早年,这里的人们世代为渔,民风剽悍而又淳朴,行事泼辣,有侠义之风。

民谣曰:“清明佳节三月三,十八的姑娘打秋千。行走来到秋千下,两只脚儿蹬花板。三起两起面朝天,晃得小妹一身汗。太阳西斜落了山,打完秋千回家转。一回秋千没打够,再等下年三月三。”即使是妙龄的姑娘,也浪野有加。

听老者讲,当年日本入侵中原,在小清河两岸屡遭狙击,伤亡不小。高密有青纱帐,这里有芦苇荡。地理形势有利于地伏击敌人。

在这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的小清河畔,有所民校,叫作滨海实验。

“要想好,去滨海;要是坏,去海外。”这是当地民间的顺口溜。意思是要想孩子考好大学,就要去滨海实验;要是孩子学习差,可以考虑到国外留学。就是留学,也可能出息不大。

三月的春光是自带诗意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柳龙江随口吟起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他是滨海实验的高三校长,十年前从外地入职本校,文学修养高,管理经验丰富。

市一模考试,该校不负重望,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好成绩。

百天誓师大会的誓词还在耳边:“高考近在眼前,梦想即将实现。大学,我来了!大学,我来了!……”现场群情激奋,响遏行云。

[1]

作者简介

张杰,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牢记“立德树人”的理念,自觉把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多年担任高中语文学科组长,协调同事做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