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传说故事
形态种类
中药龙骨是哺乳动物的化石,一般为象、三趾马、犀、鹿、牛等类化石,《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象类动物化石叫五花龙骨,以体轻、脆、分层,有蓝、灰、红、棕花纹;还有其他兽的化石叫土龙骨,色白,吸湿性强。一般五花龙骨的药性优于土龙骨。这些化石埋藏在地下3000多年。
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骨骼化石或象类门具的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贮于干燥处。生用或煅用。[1]
传说故事
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有一个理发匠,身患疮疖而无钱买药医治,就用捡来的骨片碾成粉,敷在疮上,不久脓水被吸干,伤口也就痊愈了。他请教过大夫,说这甲骨片就是中药龙骨,于是他四处收集这种骨片,卖给药铺。
清末光绪年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人,是一位金石学家,爱好考古,当时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校长之职)。一天,因病所服的汤剂中有龙骨且剖有花纹,他认为是古代人剖的,他便把药店所有骨片都买回,且追根寻源得知是从河南安阳西北五星的小屯村买的。此处恰是商代国都,由此发现了甲骨文,甲骨文才被世人重视。甲是龟的腹甲,骨是兽骨如牛胛骨和鹿头骨,在其上刻文字符号即古篆文。到目前为止有近20万片,约1500字。有关疾病的字的骨片323片,共415辞,记疾病名称的20余种。现用中成药龙牡壮骨颗粒,由17种药组成,其中就有龙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