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1950 DA,归类为近地天体和有潜在威胁小行星,是直径大约1.1千米(0.68英里)的阿波罗小行星。它曾经是撞击地球几率最高的天体之一。在2002年,它有最高数值0.17的巴勒莫评级,可能在2880年与地球发生碰撞。自那时以来,估计的风险已经多次更改。在2015年12月,撞击地球的几率修正为1/8,300(0.012%),巴勒莫评级为+1.42。自2018年起,它列在哨兵系统上具有最高累积的巴勒莫评级。因为2880年在未来的100年之后,1950 DA未列入杜林危险指数[1]

目录

发现和命名

1950 DA由卡尔·维尔塔宁于1950年2月23日在利克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它被观测了17天,之后就因为观测时间不足,使维尔塔计算的轨道解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失踪了。在2000年12月31日它,它重新被罗威尔天文台发现,并在2001年1月4日编号为2000 YK66。但2小时后就确认是1950 DA。

观测

在2001年3月5日,1950 DA接近地球至0.0520726 AU(7,789,950 km;4,840,450 mi)的距离。阿雷西博金石天文台从3月3日至7日都使用雷达研究它。

研究表明这颗小行星直径为1.1公里,并架设这是一颗逆向旋转。由伦卡·萨鲁诺娃和彼得·普拉韦奇以光学分析光变曲线表明它的自转周期为2.1216±0.0001小时。由于它的自转周期短和雷达的高反射率,1950 DA被认为有相当高的密度(超过3.5 g/cm³,假设没有内部的张力),并且可能由组成。在2014年8月,田纳西大学科学家确定"1950 DA"是由凡得瓦力凝聚在一起的碎石堆[2]

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1950 DA具有最佳测定的小行星轨道,其原因是:

  • 轨道相对于黄道有适度的倾角(12度),减少了在轨道面上的摄动;
  • 高精度的雷达天体测量,提供了距离和对可见光的波长测量的角度位置提供了补充;
  • 有68年的观测弧;
  • 不确定的区域受到共振的控制。

主带小行星(78) 戴安娜(直径〜125公里)在2015年8月5日从距离1950 DA大约0.003 AU(450,000 km;280,000 mi)处掠过。以这样的距离和大小,戴安娜对它轨道的扰动,足以使2880年(730年后)的轨道路径受到显著的影响。此外,在这段期间的亚尔科夫斯基效应也将导致1950 DA的旋转,使它的轨道略有变化。如果1950 DA继续在它当前的轨道上运行,可能在2880年3月16日接近地球时,将会在距离地球数百万公里处掠过。因此,1950 DA撞击地球的机会很低。在2015年12月7日得出的轨道解,显示在2880年撞击地球的几率只有8,300分之一(0.012%)。

像1950 DA这样大小天体撞击释放出的能量将对气候生物圈造成重大的影响,也将对人类文明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潜在撞击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避免小行星撞击的兴趣。

视频

1950 DA 相关视频

5颗可能毁灭地球的小行星
还记得1994年的小行星撞木星吗?多亏了木星,地球才能逃过一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