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海外視野
《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海外視野》,副標題:當代海外華人學者批評理論研究,作 者: 李鳳亮等 著,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簡稱三聯書店) 是一家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出版社[1]。它的前身是鄒韜奮[2]、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創立的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
目錄
內容簡介
當代海外華人學者中,有一批專事20 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批評家和理論家,其代表人物如夏志清、夏濟安、李歐梵、張錯、劉紹銘、王德威、鄭樹森、周蕾、奚密、史書美、張英進、張旭東、劉禾、王斑、唐小兵、劉康、魯曉鵬、徐賁、趙毅衡、黃子平、許子東、孟悅、陳建華、劉劍梅等。他們大多在中國大陸或台灣完成大學學業,後出國繼續攻讀學位並在境外(含港澳台)學術機構從事20 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其思想既立足於中國本土文化,又深受當代西方批評理論影響,是西方與中國批評理論之間的「交叉地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文學研究一度封閉單一的視角,將跨文化、跨學科、跨語際的研究觀念投射到國內,形成了20 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多重邊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較」的特點,其直接參與及影響所及,在某種意義上已改變了文藝理論與20 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總體格局。21 世紀以來,對海外華人學者批評理論的考察日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一涉及20 世紀中國文學、文藝理論、比較文學、海外漢學、華僑華人研究諸領域的論題,隨着海內外學術交流的頻密,其學理意義與實踐價值得到不同科際學者的關注和思考。在「批評理論」研究不斷受到重視的語境下,海外華人學者的跨國(境)批評實踐,為國(境)內學者提供了一個考察當代西方批評理論、20 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嶄新而特別的視角,其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建設的借鑑意義格外突出。本書從六個方面考察了當代海外華人學者的批評理論,分別涉及海外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整體觀」、「晚清文學」觀念的崛起與研究格局的擴張、比較視野中的「海外張學」、「革命敘事」的「再解讀」、現代性視野中的「上海研究」、海外「華語電影」研究的跨文化批評模式等。作者力圖以專題的方式,揭示當代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一些主要領域及焦點問題,從「彼岸的現代性」視角,推動海內外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多重比較,從而推進現有的對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反思。
作者介紹
李鳳亮,1971年生於江蘇阜寧,文學博士。曾先後在江蘇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深圳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現任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人文中心講席教授。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產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等。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文化產業與城市文化。
參考文獻
- ↑ 歷史足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 「出版事業模範」鄒韜奮,人民網,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