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中文名: 20世纪60年代

外文名: 1960s

位 数: 1960-1969

特 点: 青年人新的思想方式

20世纪60年代,指1960~1969年,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当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的战争。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其中一些美国和英国的年轻人开始吸毒,并且比其父辈享有更多的性自由,尤其有了避孕药以后更甚。[1]

目录

基本介绍

那一时期的音乐服装也反映出青年人新的思想方式。英国那时是音乐和时尚很有影响的中心,因此人们有时会称这个时期为“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有些人尤其是政治家现在对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批评,说20世纪六十年代有许多传统思想如对婚姻或教育的态度等都被时髦观点取代了。这些人还把当今许多社会问题归咎于那个时代。但有些人认为那是一个自由、享乐和社会进步的时代.

年代人物

60年代出生作家

在青年作家队伍中,最早于80年代中期走上文坛、引人注意的是迟子建、陈染、苏童、庞天舒等人。随后,程青以《那竹篱围隔的小院》、余华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刘西鸿以《你不可改变我》、吕新以《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格非以《褐色鸟群》、孙惠芬以《变调》初露头角,加上北村的小说和韩东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目前青年创作队伍的最初阵容。这一阵容最初是试探性的,连同同时出道的同龄评论家李书磊、李洁非、王干、汪政、晓华等人的评论,也还没来得及找到自己年龄上的恰当定位。但是,他们已经初露锋芒。随后不久的“先锋”、“实验”小说———以语言的颠覆和重构为先导的叙事革命,开始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成为上一世纪80年代末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60年代出生的歌星

如今的流行音乐正风靡大江南北,昔日的经典老歌也曾红遍整个中国。其中,演唱那些经典老歌的著名歌星中有一大部分人生于60年代,如下:

伊能静(1969年),代表作品有:《萤火虫

刘德华(1961年),代表作品有:《忘情水》、《爱你一万年》、《来生缘》、《世界第一等

刘欢(1963年),代表作品有:《好汉歌》、《千万次的问》、《从头再来

宋祖英(1966年),代表作品有:《辣妹子

张也(1968年),代表作品有:《万事如意》、《人间第一情》、《走进新时代》、《高天上流云

韩宝仪(1965年),代表作品有:《粉红色的回忆

高胜美(1969年),代表作品有:《千年等一回

张学友(1961年),代表作品有:《吻别

张雨生(1966年),代表作品有:《我的未来不是梦

那英(1967年),代表作品有:《山不转水转

王菲(1969年),代表作品有:《传奇》、《因为爱情

国际局势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及这些特点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特点:战争与和平的缓期,各国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均存有余心,各自都将本位主义放在前列,固地自封。

影响:这一特点针对国际经济形式及金融发展来讲,是束缚了商品与生产力的发展,针对增强政权及实力来讲,是稳固及发展自我,发展自我的商品及生产力.

音乐艺术

60年代代表乐队-----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

西方艺术

现代主义最早是引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指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艺术,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艺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称后现代主义。主要的派别包括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立体派(毕加索)、表现主义(蒙克的《呐喊》)、抽象主义(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统称现代主义。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它被用来称谓上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极少主义是第一个完全由美国艺术家发展出来,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艺术活动,并且在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近代许多重要的艺术派别。

"女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 当代西方艺术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声势浩大地震撼了整个文化思想领域。代表人物有:凯奇(JOHN CAGE,1912-)、文杜里(ROBERT).

中非友谊

中非高层往来频繁。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3次访问非洲,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援外八项原则,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泽民主席1996年访问非洲时,提出了构筑中非关系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五点建议,掀开了中非友好关系的新篇章。许多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相继访问中国。这些访问增进了中非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推动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2000年10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历史性文件。会议为中非友好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使中非友好合作在论坛框架内得到不断深化和扩大。2003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年)》,为今后三年中非合作制定了总体规划。

参考来源

20世纪60年代初, 保时捷只卖八万, 为何人们却都买20万的桑塔纳?

参考资料

  1.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pdf ,360搜索 , 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