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 barberae
Aloe barberae一種大型多肉植物,可長成 30 英尺高或更高的樹,具有直立生長的粗壯、斑駁的灰色莖。 頂生枝上長著由下彎的深綠色葉子組成的蓮座叢。 冬末,玫瑰粉色的花朵在緊密的花序中從葉子上升起。 在充足的陽光或淺色陰影下種植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並且偶爾或不頻繁地灌溉。[1]
植物簡介
學名 | Aloe barberae |
---|---|
中文名 | 無 |
- 類別: 多肉植物
- 科:蘆薈科(現為蘆薈科)
- 產地:南非(非洲)
- 長青:是的
- 花色:玫瑰粉色
- 綻放時間:秋季/冬季
- 同義詞: [Aloe bainesii, Aloidendron barberae]
- 高度:20-30英尺
- 寬度:10-20英尺
- 曝光:全日照
- 夏季乾燥:是
- 耐鹿:是
- 灌溉(H2O 信息):需水量低
- 冬季抗寒性:25-30° F
- Aloe barberae它在我們的地中海氣候中具有適度的耐旱性,而重質土壤的過度澆水,特別是在陰涼的地方,似乎會促進黑葉斑病。 耐寒至約 25 華氏度,據報導可在低至 22 華氏度的短時間內存活 - 我們的大型標本使葉子變色,但在 2007 年 1 月的冰凍事件中沒有受到嚴重損壞,該事件連續三個晚上降至 25 華氏度。 適合多肉花園的樹,相當乾淨,靠近游泳池,可以在大容器中保存很多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確實會得到一個厚實的支撐底座,所以一定要給它足夠的生長空間。 這種大樹蘆薈自然生長在非洲南部東部的東開普省、誇祖魯-納塔爾省、斯威士蘭東部、普馬蘭加省(巴伯頓區)和莫桑比克南部的常綠和乾燥落葉林邊緣。 長期以來,它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和園藝學家稱為蘆薈(Aloe bainesii)。 最初描述和命名該物種的威廉·特納·蒂斯爾頓-戴 (William Turner Thiselton-Dye) 在同一篇論文中發表了蘆薈 bainesii 和蘆薈 barberae 的名稱,幾個月後發表了一篇註釋,將這兩個類群統一起來,並選擇蘆薈 barberae 作為正確名稱 。 後來的註釋一直被忽視,直到吉迪恩·史密斯 (Gideon Smith) 1994 年在南非生命科學研究和保護雜誌 Bothalia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以及後來在 1996 年史密斯和本-埃里克·範·威克 (Ben-Erik Van Wyk) 的著作《生命科學研究指南》(the Guide to 南非的蘆薈。 這種植物是由以前稱為特蘭斯凱地區的植物收藏家瑪麗·伊麗莎白·巴伯發現的,她將這種植物及其花朵的標本送到了英國邱園皇家植物園。 戴爾於 1874 年以她的名字命名了它。1873 年,探險家兼畫家托馬斯·貝恩斯 (Thomas Baines) 先生在納塔爾收集了植物,也將植物送到了邱園。 在命名法上,《植物分類》雜誌 76 (1): 7–14 (2013) 上的一篇文章標題為「蘆薈 (Xanthorrhoeaceae subfam. Asphodeloideae) 的修訂通用分類」,提出了一種有趣的命名法,建議將該植物從 蘆薈屬,命名為 Aloidendron barberae (Dyer) Klopper & Gideon F.Sm.,梳子。 十一月 本文提出的其他主要名稱變更包括其他樹蘆薈(Aloe dichotoma、A. eminens、A.pillansii、A. ramosissima 和 A. tongaensis)也被歸入 Aloidendron 屬,以及亂序蘆薈(A. ciliaris、A. ciliaris、A. .commixta、A. gracilis、A. juddii、A. striatula 和 A. tenuior)被歸入 Aloiampelos 和 Aloe plicatilis 屬,流行的 Fan Aloe 被重新命名為 Kumara disticha,這個名字是由 德國植物學家 Friedrich Kasimir Medikus 於 1786 年發現。該植物在 Ernst van Jaarsveld 和 Eric Judd 2015 年出版的《非洲蘆薈》一書中被列為 Aloidendron barberae。 自 1987 年以來,我們的苗圃就開始種植這種偉大的植物。此頁面上顯示的有關蘆薈的信息基於我們在圖書館中對該植物進行的研究以及可靠的在線資源。 我們還記錄了當它在我們的苗圃和其他花園中生長時我們對其進行的觀察,以及作物在我們苗圃的容器中的表現。 我們將採納從其他人那裡收到的評論,並歡迎任何可能有更多信息的人提供意見,特別是如果他們與我們分享的有關這種植物的信息有助於其他人種植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