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CGE模型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文化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世界上第一个CGE模型应是约翰森(Johansen)1960年提出的。在此之后,CGE模型的发展似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直到70年代都没有显著进步。在70年代,有两个因素引起了人们对CGE模型的兴趣。

1、世界经济面对着诸如能源价格或国际货币系统的突变、实际工资率的迅速提高等较大的冲击。

2、促使近20年来CGE模型的应用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其细化处理的能力日益提高。

CGE模型的发展历史

为了真正理解CGE模型的含义,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CGE模型的历史演变。CGE模型脱胎于利昂·瓦尔拉斯(L. Walras)的一般均衡理论。1874年,瓦尔拉斯提出了一般均衡的理论模型,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表述了一般均衡的思想。1936年,列昂节夫首次引入投入-产出模型,并假定成本是线性的、技术系数是固定的。不过,这些理论一般均衡模型的解的存在性至此还一直没有解决;理论一般均衡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优化性和稳定性直到50年代才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Arrow)和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给予证明。

尽管理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如此的进步,但是,要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还需解决相应模型解的算法问题。幸运的是,约翰森(Johansen,1960)构建了一个包括20个成本最小化的产业部门和一个效用最大化的家庭部门的实际一般均衡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均衡价格的具体算法。由于约翰森模型的可计算性质,人们普遍把约翰森模型看作第一个CGE模型。1967年,斯卡夫(Scarf)研制了一种开创性的算法,用于对数字设定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求解。斯卡夫关于均衡价格开创性的算法使得一般均衡模型从纯理论结构转化为可计算的实际应用模型成为可能,并大大地促进了大型实际CGE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CGE模型的特征

CGE模型是什么? 没有确切的定义;不过,可以给出一般性的描述。从本质上讲,CGE模型是多部门应用模型,设定在所有竞争性市场中不存在对商品和要素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这一描述有三点内容,反映了CGE模型的主要特征。

第一,CGE模型按照惯常的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方式明确设定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都是优化的,因而是关于一般而非局部经济主体行为的模型。

典型的CGE模型设定所有主体都是价格接受者,生产者在技术约束下追求成本最小化并获得零纯利润,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所有主体的需求和供给都来自这些最优化问题的解。通过使用这样的最优化行为假设,CGE模型强调了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在影响主体的需求和供给决策中的作用。除生产者和居民外,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政府、工会、资本创造者、进口和出口商等主体。

第二,它使用了市场均衡而非市场不均衡的假设,所有市场同时得到结清。

换言之,CGE模型刻划了不同经济主体的供给和需求决策对一些商品和要素价格的作用机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数量和价格都同时内生决定。因此,CGE模型按一致方式考虑了整个经济的相互作用。

第三,它是可计算的而非纯理论性的,会生成具体的数字结果。

CGE模型使用数据描述某基准年度的经济,通过变更某组成要素而冲击经济并改变模型中所有数据项的值。CGE模型的核心数据是投入-产出帐户,CGE模型的基准实际上是某观察年度经济数据解的复制。CGE模型可以受到来自政策变动的冲击;通过求解 CGE模型可以得到冲击后的新的一般均衡状态。正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方程因替代可能而被设定为高度非线性,CGE模型的数值解法才变得很复杂,很久之后才变得可计算并用于政策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