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cassonne
簡介
卡爾卡松舊城是一個中世紀要塞城市,人口約4萬。城市建在河谷平原上,被奧德河分成下維萊和錫蒂兩部分。隔比利牛斯山與西班牙相望。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法國國家古蹟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卡爾卡松城堡(Historic Fortified City of Carcassonne) 入選時間:1997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 地理位置:N43 12 38 E02 21 32
遺產面積:11 ha 緩衝區面積:13.58平方千米 遺產編號:345
遺產描述
建於中世紀的卡爾卡松城堡(Cité de Carcassonne)屋身呈圓柱形,屋頂呈圓錐形,是歐洲最大的城堡,有着超過2000年的歷史。卡爾卡松城門口的一位婦女的雕塑頭像就是巴拉克夫人。卡爾卡松古城堡最為壯觀的建築景觀,莫過於城堡的內外城牆與城塔。建於公元12世紀的聖那塞爾大教堂(Basilique Saint-Nazaire),這座融合羅馬及哥特風格的教堂至今仍完好地矗立在卡爾卡松古城堡內的西南邊。
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卡爾卡松歷史要塞城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從前羅馬時期起,卡爾卡松現在所在的山上就有了防禦性聚落。城堡歷經歷史而形態不改,是中世紀要塞城市的傑出典範。城堡四周環繞着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有房屋、街道以及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卡爾卡松的極端重要性還在於現代保護科學奠基人之一——維奧萊公爵(Viollet-le-Duc)開展的漫長修復工作。
地理位置
在中世紀的歐洲,常常以某個封建領主的宮殿或城堡為中心,在其周圍修建教堂、廣場、市場和房屋街道等公共設施,形成城市。又因戰事頻繁,兩千年來歷經羅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十字軍等占領,在建城、毀城、修城的過程中,發展成全長3公里。
卡爾卡松城內的古城堡號稱是歐洲現存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堡,固若金湯的中世紀古堡擁有內城與外城的雙重城牆,內牆是羅馬式城壘,外圍為哥特式城牆,內外城各26座箭樓。
越過吊橋,進入那波內斯橋門,穿過古街,便可達小鎮中心,漫步在中古時期的石板道上,或繞行古牆壁壘,濃濃的中世紀風情讓人不由想起中世紀的騎士英雄。聆聽當地人講述當年羅馬人占據城堡或者其他關於城堡的傳說,體會這裡來自造化的美麗和天堂般的安寧。
發展歷史
卡爾卡松從公元前六世紀開始,便已是羅馬帝國的城市,至四世紀以及經過鞏固,後成為中古世紀的大城。十三世紀時,王室一方面為卡爾卡松修建第二座城牆,另一方面並加大城堡,為之築起圍牆。這座古城在十九世紀時,由維歐雷-勒-杜克(Viollet-le-Duc) 重新修復。
幾百年間,無數的騎士、劍客和弓箭手們血灑於此,大小改變歷史進程的著名戰役成就了卡爾卡松城的榮譽和輝煌。而長期的戰爭,也把這座城堡打造成了固若金湯的巨型要塞———趟過昔日的護城天塹奧德河(Aude),從伸縮自如的舊橋(Pont Vieux)上魚貫而入,古老而厚重的城堡默默地直視着慕名而來的遊客。
古堡擁有內城與外城雙重城牆,26座箭樓點綴其間,組成一道密不透風的防禦網。躲藏在將近2米厚的哥特式城牆之後的,是宮殿、教堂、廣場、市集和房屋街道等錯落有致的龐大公共設施,長達3公里的主幹道延伸出一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巨型城市。登上最高的碉樓遠眺,遠方比利牛斯山頂的積雪若隱若現。內城四處可見日常生活的場景,鐵匠鋪、麵包坊、裁縫店,依舊是千百年前的擺設與布置。儘管貴為「世界文化遺產」,卡爾卡松仍然是平易近人的,雖然散發着滄桑氣息的建築物與遊客現代而時尚的身影有些格格不入,可城堡內外的生活似乎從未改變過平靜安康的本色。如今,卡爾卡松不僅重現千年的軍事堡壘建築,更保存了兩千六百年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