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EF57型电力机车

EF57型电力机车日语:EF57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铁路的干线客运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日立制作所、川崎车辆等企业联合设计制造,适用于供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电气化铁路

目录

研制

EF57型电力机车是日本铁道省为满足东海道本线优等旅客列车的牵引需要,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研制的最后一种干线客运电力机车。EF57型电力机车是在EF56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两者总体结构均大致相同。EF57型电力机车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新开发的MT38型牵引电动机,使机车的小时功率由1350千瓦提高到1650千瓦。机车采用非承载式结构的全金属焊接结构箱形车体,棱角分明的车体外观与EF56型8~12号机车相同,受电弓安装位置相对靠近车体中心。机车搭载了为列车供暖的立型烟管式蒸汽锅炉[1],使机车在冬季牵引旅客列车时无须再加挂暖房车。

1940年(昭和15年)10月,完成试制首台EF57型电力机车;1941年(昭和16年),EF57-2号机车落成,并于同年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2号机车和1号机车的最大差异是受电弓安装位置,为免两台受电弓位置较近而对接触网造成较大的接触压力,2号机车的两台受电弓改为安装在两端司机室的车顶上方,并安装在一个稍高的位置以免接触到蒸汽锅炉的烟囱;由于电阻器容量及发热量增加,为此在机械室上方加装了通风机,又增加车体侧墙上的通风百叶窗,以改善车内设备的通风条件。至1943年(昭和18年)停产,日立制作所、川崎车辆共生产了15台EF57型电力机车。

运用

EF57型电力机车投入运用初期,是当时日本铁路功率最大的客运电力机车,全部配属于沼津机关区,主要担当东海道本线上以特急列车和急行列车为主的优等旅客列车牵引任务。1942年,位于山阳本线下关至门司间、横跨关门海峡的关门铁道隧道建成通车[2],关东地方的部分EF10型电力机车转配属门司机关区,而作为补充的EF12型电力机车交付进度缓慢。为了补充货运电力机车的缺口,部分EF57型电力机车亦被用于牵引由Waki 1型货车(ワキ1形)组成的快速货物列车。

战争结束后,新一代的EF58型电力机车于1946年(昭和21年)研制成功,但由于该型机车并未搭载取暖蒸汽锅炉,因此EF57型电力机车仍然是东海道本线优等列车的主型牵引机车,广泛运用于各次特急旅客列车,包括著名的“燕号”和“鸽子号”列车。1946年5月,由EF57-12号机车牵引的3801次临时旅客列车在国府津站内与另一列货物列车发生追尾冲突重大事故,造成EF57-12号机车大破,至1948年11月正式解体,是第一台报废的EF57型电力机车。1949年(昭和24年),东海道本线的电气化区段延伸至滨松,由于该区段的跨线桥和接触网高度较低,因此需要对EF57型电力机车(1号机车除外)的受电弓进行改造,将受电弓安装位置向前移动450毫米,部分并突出于车顶两端之外,使受电弓安装高度降低了100毫米。

1952年(昭和27年),经过重大改进的EF58型电力机车投入生产,牵引功率提高至1900千瓦,搭载自动式取暖蒸汽锅炉,并具有全新的流线型头型。随着EF58型电力机车的普及,优等列车的牵引任务逐渐转由EF58型电力机车承担,而EF57型电力机车改为以牵引普通旅客列车为主。

视频

EF57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东海道本线 211系 LL16编成 313系 T2编成 热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