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IV号坦克

IV号坦克(德文:Panzerkampfwagen IV),是德国研制的一型中型坦克。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其中协约国禁止其发展与生产坦克,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德国军方已体察到未来建立装甲部队的需求,故机动兵总司令部参谋海因茨·古德里安于1930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

1934年1月,陆军武器署提出了由III号与IV号两种坦克搭配组成装甲部队,新的车辆被称为Bataillonsführerwagen,也就是营指挥车(BW)。IV号坦克定位为支援型战车,总重量限制在24吨左右。同时为了规避条约,IV号坦克最初研发时也有着“中型拖拉机”的代号。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IV号坦克

国 家德国

正面装甲:30-80mm

侧面装甲:15-30mm

德文名称:Panzerkampfwagen IV

绰 号:德意志军马

中文名称2:四号坦克

机械介绍

IV号坦克(德文:Panzerkampfwagen IV,又称为:四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一款用途广泛的中型坦克。它原本被设计为步兵支援用的中型坦克,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与III号坦克一同作战。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因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熟、易生产、性能平均、使用可靠上,后期尽管“虎”式坦克与“黑豹”坦克威力强大,装甲坚厚,也从未能替代IV号坦克。所以IV号坦克被德军士兵称为“德意志军马”。IV号坦克随德国装甲师走遍了各个战场,就连敌人也对它赞赏不已。

IV号坦克的素质比盟军大部分坦克更佳。四号坦克较大的改良空间亦使其经常被改造,成为用途最广泛的坦克,既有改造为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也有改造为弹药运送车、架桥坦克等。从投产至二战结束,德国共制造了逾8,800辆四号坦克或其改造型。四号坦克参加了几乎所有战役,而且表现出相当的可靠性,没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号有大量的技术问题,被德军装甲兵昵称为“军马”。四号坦克除了由德国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国家,甚至二战结束后仍有国家将其投入战争 。

技术性能

火力由于德国军方初期打算以IV号坦克作为反步兵的工具,因此早期的坦克只有一门75mm KwK 37 L/24火炮,并配以高爆弹,车内可携带80发炮弹和2800发机枪弹带。后来德国为了对抗苏联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便为IV号坦克F2型及G型装上75mm KwK 40 /L43 高速反坦克炮,此时IV号坦克开始取代III号坦克担任主力的地位。而在后期更为G型及其后生产的IV号坦克装备75mm KwK 40 /L48反坦克炮,1000米能击穿110mm厚的装甲,其威力仅次于虎式坦克的88mm KwK 36 L/56坦克炮,胜过除了T-34/85,英国萤火虫和美国的M4A3谢尔曼坦克等等盟军主力坦克以外当时的所有中型坦克。

而全部型号的IV号坦克都有一挺7.92mmMG34机枪,由无线电员负责操作;而B型及C型则配有两挺7.92mm MG-34机枪 。

装甲IV号坦克A型采用了以滚轧均质钢制成的30mm正面装甲、15毫米侧面装甲以及10毫米顶部装甲和5毫米的底部装甲。由于IV号坦克主要执行步兵支援的任务,因此研发当时被认为它的装甲是足够的。然而,当IV号坦克接手了III号坦克的反坦克的用途后,它的装甲便被大大强化了,如四号坦克B型的30毫米装甲,到E型的50毫米装甲及H型的80毫米装甲等。此外,部分在前线服役的IV号坦克更加添了裙边(Schur-zen)及附加装甲层。裙边大约有5毫米厚,装置目的是让高爆装甲弹提前引爆;在车身侧边的可拆式附加装甲则约5毫米厚,炮塔外围的固定式附加装甲则为8毫米,车身也常漆有一层Zimmerit防磁覆盖物以避免磁性爆裂物附着。

机动IV号坦克引擎位于车体后方,动力由传承轴输至前方的齿轮箱和驱动轮。最早期的IV号坦克A型装有230匹马力的迈巴赫12汽缸HL108 TR发动机,最高时速为30千米/小时。而后期的IV号坦克则改采用了300匹马力的迈巴赫12汽缸HL120 TRM发动机,最大时速可达40千米/小时。而IV号坦克亦像其他二战德国坦克般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乘载系统每边分为四组,每组两个路轮,连接至台车式叶状弹簧避震器上。大型惰轮位于后方,另有四个履带支轮。IV号坦克可携带470升的汽油作为燃料,分别存于车内三个油槽,油槽容量分别为220升、140升及110升。

成员与配件IV号坦克炮塔乘有车长、炮手及装填手,车体内有无线电操作员和驾驶员。炮塔由电动马达转动(III号坦克为手动,但后期型也改为电动),车长有一突出的顶塔位于炮塔后方,以提供更广的观察视野,而炮塔侧边有一个逃生门口。

从IV号E型开始安装了储物箱(Gepack Kasten),是一个很常见的小架子,有的在炮塔后有的在车体上。

1943年中期,IV号坦克开始安装炮塔以及车体侧装甲裙板。以前的型号在返修的时候都被加厚装甲,重装武器以及及时进行标准升级,其他一些则被nskk机构用于训练。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初期,IV号坦克配备单轴拖车携带两桶燃料以增加其作战半径。1941年至1943年在非洲战场使用的IV号坦克都加装了适应沙漠战斗的过滤器以及改进的通风设备。从1942年秋天开始,东线作战的IV号坦克开始装备加宽的“冬季履带”,1944年春天起,则开始安装更宽的“东部履带”。

发展历程

1934年1月11日,古德里安对陆军武器署提出了一项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主要战斗由两种坦克搭配:主战坦克配备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则搭配大口径炮,四号坦克即属于后者。计划中希望德国厂商开发一款重24吨、最高时速35千米/小时、安装一门可发射高爆弹的短管大口径炮,目标为掩护步兵攻击之坦克。新型坦克被称为Bataillonsführerwagen,即“营指挥车”(BW)。

1935年,克虏伯受命按照其设计生产,同时采纳其他样车的优点。又经过一些测试后,克虏伯公司开始制造IV号A型。新坦克行动装置由前置主动轮、诱导轮、车体每侧8个负重轮2个一组分为4组,悬挂装置则采用板簧平衡式,每条金属履带由101块履带板组成,履带板宽360mm。在负重轮上面是4个托带轮(J型减少到3个)。乘员5人,分别是:炮塔内的车长、炮手、装填手,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机电员,乘员之间采用对讲机保持通信。炮塔用轧制钢板和铸造装甲板铆接而成,炮塔后部有一个桶状指挥塔,两侧有应急出口,炮塔旋转采用电驱动或者手操纵,车体前部右边安装1挺7.92mm MG34型机枪。

当年,克虏伯、莱茵金属及MAN生产的三款试验型坦克开始进行测试,结果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受到采用,虽然克虏伯的方案被选定,但德国军方与克虏伯方面此时因为悬挂问题发生矛盾,最后克虏伯不得不作出妥协,使用双弹簧平衡灶式悬挂,这是之后四号坦克的标准悬挂。

之后,克虏伯以IV号坦克A型的名称进行量产,并和三号坦克一样与许多厂商签下制造合约。并赋予其编号“第622号试验车”(Versuchskraftfahrzeug 622,“Vs.Kfz.622”),指定由其进行生产,很快,克虏伯于马德堡的工厂开始生产IV号坦克。1937年10月第一辆IV号A型于1937年10月制造出来,紧接而来的六个月则继续生产另外35辆同型车,并继续进行改良工作。但由于为了简化结构花了不少时间,直到1939年时四号坦克才能进行量产,此时已经发展到D型了。于是,IV号坦克即成为德国于战前开发的最后一款坦克。

1937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第一辆IV号A型坦克,到1938年3月为止,A型一共生产了35辆(底盘编号80101-80135),其中5辆被用于测试,另外30辆则被投入实战直到1941年,德军在波兰、挪威、法国战役中都使用过IV号A型坦克。1938年4月到9月,克虏伯又生产了42辆B型,B型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B型改进了炮塔,车体前部装甲也有所加强,取消了前机枪,其驾驶员和机电员舱门都做了改进。IV号B型坦克参加了德军在波兰、法国、巴尔干以及苏联的战斗行动。IV号A型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迈巴赫公司的HL108 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转动装置则是ZF公司的SRG75型,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B型的引擎是迈巴赫公司的HL120 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功率为300马力,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5型。

1938年10月到1939年8月,IV号坦克C型开始生产,克虏伯共生产了134辆(底盘编号80301-80440),1943年仍可以看到一些C型在服役。C型晚期型(从底盘编号80341开始)采用了新型的迈巴赫HL120 TRM水冷12缸汽油发动机,其功率为320马力,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6型,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种发动机成为以后所有型号IV号坦克的标准发动机。c型的同轴机枪上加装了装甲套管,和b型一样它也取消了前机枪。1940年后期的c型的车体和上部结构都加厚了装甲。波兰战役中德军第1装甲师有14辆IV号坦克C型参战,而第1轻装甲师则有8辆参战。

大多数早期IV号坦克都是作为试验及训练之用,当然也有一些被投入实战。1939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D型,到1941年5月一共生产了229辆(底盘编号80501-80748)。D型是首个生产型,其在德军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

D型采用新的车体前部装甲设计和新的火炮外部防护,D型还恢复航向机枪,车内机电员的位置也稍有后移。1943年,有一些D型被升级成G型的样式,换装上威力较大的长身管75mm kwk 40/L48型火炮,D型中有少数底盘被用于改装成架桥车、自行火炮、甚至巨炮“卡尔”的弹药供应车。

1940年9月到1941年4月,克虏伯公司又制造出223辆(似乎有些资料说是233辆,也有280辆一说)IV号E型坦克(底盘编号80801-81023),E型是以D型为基础设计的,其将正前方装甲提升至50毫米,并临时在倾斜装甲加上一块30毫米厚钢板,指挥官的车顶舱口向前移动,很多旧款的IV号坦克回厂修理时也进行了升级。E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第一个在炮塔上安装储存箱的型号。车体后部都安装了一个储存架。并在驾驶员舱门以及主动轮和指挥塔上都做了修改。炮塔顶部安装了新的排气风扇。大约有40辆IV号坦克D、E型坦克被送到非洲的第5、第8装甲团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后期,为了使III号和IV号坦克标准化,出现过一种基于IV号坦克E型坦克,改装了大的负重轮以及FAMO的悬挂装置的设计样车。

1941年4月,IV号坦克F型开始生产。与E型的附加式装甲不同的是,IV号坦克F型于炮塔及正前方上直接安装上50毫米装甲,而侧部装甲亦同时加厚至30毫米。改装后车重22.3吨,这使厂商相应将履带宽度由380毫米增加至400毫米以减少地面平均承受的压力,宽一点的履带也有助安装雪地单向齿轮配件。生产商同时改造了滚轮及前链轮。1941年5月26日,在巴巴罗萨行动前几星期的一场会议中,希特勒决定提高IV号坦克的主要装备。克虏伯获得该合同,它整合了Pak 38反坦克炮到新的车体:Sd Kfz161/1。第一辆原型车于1941年11月15日交付。[1]

然而,一个月后出现的苏联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使德军发现他们需要一门更强的坦克炮。1941年11月,曾经决定使用的50毫米炮又被放弃,改用莱茵金属制的75毫米反坦克炮,该炮后来称为75毫米Pak 40 L/46。由于该炮的后坐力的行程很长,IV号坦克的炮塔根本放不下。因此军方对其进行改良,成为75毫米KwK 40 L/43。这种装备长炮管的IV号坦克F型名为IV号坦克F2型,同时装备短炮管的就改名为F1型。当发射穿甲弹时,炮弹的初速从以前的430米/秒提高到790米/秒,能在1830米外穿透77毫米的钢制装甲板。最初IV号坦克的炮管安装了单腔球型炮口制退器,但它提供的制退能力甚至不到反后座系统需求的一半。坦克的重量此时增加到23.6吨。除了生产时装上长炮管外,有25辆F1型回厂改装并升级火炮。三个月后,IV号坦克F2型重新命名为G型,早期的G型与F2型没有太大分别。

1943年3月起,德国开始生产安装了新的75mm Kwk 40/L48型火炮的IV号G型,这种型号的设计编号被定为sd.kfz.161/2。G型生产的一年当中,其又小改进了几次。鉴于该坦克几乎达到改装的上限,为了避免再增加重量,侧面附加的20毫米钢板被取消,但基本装甲厚度增加至30毫米。省下来的重量转移到前方装甲,该处附加了一块30毫米表面硬化装甲板,至此正面装甲厚达80毫米。正面装甲附加的30毫米装甲板其后又改至焊接在装甲上。除了因为增加重量而导致悬挂系统经常发生技术故障,1942年11月8日的报告显示增厚的正面装甲受到部队好评。此时军方决定为IV号坦克上一块30毫米附加装甲板,1943年1月5日,希特勒决定将所有IV号坦克改为80毫米前装甲。此时,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只能在100米以内击穿IV号坦克的前装甲。

为了简化生产,炮塔两侧和正面右侧的观察镜被拆除,而两个备用车轮则放在车体左侧后方。然后再将7个备用履带链放置在正面倾斜装甲板之上。在较热地区执行任务的坦克改善了后侧的通气口,而在较冷地区执行任务的坦克则加设加热冷却液的装置及一个起动液喷气器。新光源取代了原来的大灯,炮塔上的通讯器亦遭拆除。1943年3月19日,第一辆在两侧和炮塔加了裙边的四号坦克展出。G型后期将指挥官的两个舱口改为一个较大的圆型舱口,舱口并加以装甲覆盖。1943年4月原来的炮管改为更长的KwK 40 L/48坦克炮,并加上一个重新设计的炮口制动器。IV号坦克在此时开始取代了III号坦克的地位

生产

最初德军有限的使用IV号坦克,因此克虏伯是其唯一制造商。波兰战役之前,IV号坦克生产了262台,35台A型,42台B型,140台C型及45台D型。入侵波兰后,IV号坦克作为装甲部队中流砥柱被确定下来,在奥地利城市圣.淮伦天增加了尼柏龙根工厂(由戴姆勒-奔驰管理)。作为扩大生产型号,223台E型交到德军手中。到1942年,德国生产了462台F1型,强化主炮的F2型也开始生产。此时IV号坦克的生产规模已超过原来4倍。

在普劳恩的沃玛格工厂在新型IV号坦克出现后也参与了生产。在1941年平均每月生产39台坦克,1942年提升到83台,1943年每月生产了252台,1944年IV号坦克月产量达到了每月300台的顶峰。然而,在1943年12月,克虏伯工厂开始转产IV号突击炮,1944年春天,沃玛格工厂开始生产IV号自行反坦克炮,仅剩下尼柏龙根工厂在继续生产IV号坦克。鉴于盟军在空中及地面攻击,屡遭挫折的德国工业遭受巨大的压力。1944年10月尼柏龙根厂在空袭中遭到数次严重损失,1945年4月IV号坦克的产量下跌到1942年之前水平,大概每月仅有55辆坦克走出生产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