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KLR信號分析法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KLR信號分析法是一個名詞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KLR信號分析法於1997年由該模型是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於1998年創立並經過Kaminsky(1999)的完善。

KLR信號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研究經濟周期轉折的信號理論,其核心思想是首先通過研究貨幣危機發生的原因來確定哪些經濟變量可以用於貨幣危機的預測,然後運用歷史上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確定與貨幣危機有顯著聯繫的變量,以此作為貨幣危機發生的先行指標。然後為每一個選定的先行指標根據其歷史數據確定一個安全閾值。當某個指標的閾值在某個時點或某段時間被突破,就意味着該指標發出了一個危機信號;危機信號發出越多,表示某一個國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閾值是使噪音——信號比率(即錯誤信號與正確信號之比值)最小的臨界值。

其預測步驟為:

首先,通過研究貨幣危機發生的原因來確定哪些變量可以用於貨幣危機的預測;

其次,運用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確定與貨幣危機的發生有顯著聯繫的變量,以此作為貨幣危機發生的先行指標,並計算出該指標對危機發生進行預測的臨界值。

一旦一國經濟中相對應的指標變動超過了臨界值,那麼就可以認為在24個月內將發生貨幣危機。在此基礎上,他們採用1970—1995年發生於 15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的月度數據確定貨幣危機發生的臨界值。利用這些先行指標與相對應的臨界值建立一個有效的貨幣危機預警體系。一個預警指標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有一個時間序列數據,根據這個時間序列數據可以估計它的累積概率分布,臨界值就是某一個累積概率,當指標取值所對應的累積概率超過了這個臨界值,就發出一個信號。為了對發生貨幣危機信號的指標進行綜合考慮,模型在單個指標的基礎上提出了4個預測危機的合成指標。

第一個綜合指標,採用簡單加總法。

第二個綜合指標稍微複雜一些,採用弱勢和強勢兩種信號,對於強勢信號乘以2,而對於弱勢信號乘以 1。

第三個綜合指標則是一段時期內的信號累加,Kaminsky將時期定為8個月,也就是8個時期。

第四個綜合指標為加權平均,權數是干擾-信號比率的倒數。

總的說來,就預測準確性而言,四個合成指標比單一指標表現更好。就銀行危機與貨幣危機預測而言,各個指標在預測銀行危機的表現均沒有預測貨幣危機表現好。

他們還根據準確發出信號的概率、信號出現先於危機發生的時間長短、危機前信號出現的持續性等指標,對危機預測的成效與實際危機發生的序列等進行擬合度檢驗,結果發現對預測貨幣危機表現最好的先行指標是:產出水平、實際匯率對長期趨勢的偏離、股票市場價格、廣義貨幣與外匯儲備的比率等等。其中第四個合成指標是預警能力最強的指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