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R.May羅伯特-梅

Robert May羅伯特-梅(R. May )1936年1月生於澳大利亞。1956年本科畢業於悉尼大學,1959年23歲時就在悉尼大學獲得了理論物理學博士。後在悉尼大學任教,並成為物理學教授,直到1973年轉到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系,接替原Robert MacArthur的位置。1988年起轉到英國牛津大學動物系。1995-2000齣任Chief Scientific Advisor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大不列顛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翻譯的對嗎?)2000年12月出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羅伯特-梅爵士一生獲得多項科學榮譽稱號,其中包括:1979年,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84年,美國生態學會,MacArthur獎;1991年,林奈學會,林奈獎章;1992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6年,克拉夫獎(生態學的諾貝爾獎);1998年,Balzan獎(由意大利總統頒發);2001年,Blue Planet獎

羅伯特-梅的主要科學貢獻有:1973年出版的專著「模型生態系統中的複雜性與穩定性」。在該著作中,梅一反當時人們普遍的認識,提出越是複雜的系統,各個物種越難趨於穩定,其種群大小的波動越大。應該注意,梅的穩定性主要是指種群穩定性,而生態系統指標(如群落總生物量)的穩定性問題卻可能是另樣的。梅首次表明,一階非線性差分方程的動力學行為可能是非常複雜的,從穩定點到周期振盪再到混沌,均有可能。儘管幾個數學家幾乎同時獨立地發展了混沌理論,但可以說是梅1976年在Nature發表的論文(以及以後的系列工作)開創了生物學中「混沌動力學」這個新領域。梅還首次把環境隨機性和空間異質性納入到種群動力學模型當中,並據此探討了一些生態系統管理中的種群數量變動問題;通過數學模型對昆蟲寄生蜂野生種群的周期波動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梅的研究興趣除基礎理論生態學研究外也開始向應用領域傾斜。他與Anderson合作,系統地研究了病毒和細菌如何影響寄主種群以及它們的分布等問題,對公共衛生政策問題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研究了艾滋病擴散的條件,利用簡化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對預測艾滋病蔓延提供了必要的數據。在生物多樣性領域,梅也起到了領導者之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