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ṚḞỊḊ =====

11126.jpg

所謂的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中文稱為無線射頻身份識別、感應式電子芯片或是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等等,是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


工作原理: 電磁感應式(Coupling)-近距離訊號傳遞(<1公尺) { 利用電流通過RFID讀取器線圈天線所產生的磁場,讓近距離RFID標籤 內的天線因電磁感應現象產生電流,以啟動標籤內的晶片 電磁波反向傳播式(Backscattering)-遠距離訊號傳遞(>100 公尺) { RFID讀取器利用高頻電磁波傳輸訊號給RFID標籤,標籤的天線收到此 高頻電磁波後,在天線內部形成共震,產生電流以啟動標籤內的晶片, 晶片接收傳來的訊號後,將回應訊號經由同樣頻率的高頻載波反向回 傳給RFID讀取器。


RFID正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被廣泛的應用,舉凡如:搭公車或停車時可用悠遊卡來付費; 近幾年來,更有愈來愈多學校將悠遊卡與學生證結合,一舉可付費及到校證明;又如公司的 識別證、門禁卡、圖書館的書籍、影音資料也可以RFID加以管理、防盜;在醫療方面,醫院 也可利用RFID確認病患身分、快速得知病患應受何等之照料且可控管其行跡等,甚至連生物 科技也大量運用,如於蒼蠅背上植入RFID,以利追蹤研究。相關運用實例說明

應用.jpg

在此,我們先來看一篇由曾茹萍記者所撰的文章,,您將知道RFID勢力無人能敵啊!!

傳統的商品條碼,即將被RFID取代,不但結帳速度可加快,而且從醫藥管理、旅行通關、到製造業的運籌管理,RFID也都妙用無窮。

每次從大賣場選購完一整推車的物品之後,總得耐心等候服務員用讀碼器一一掃描每件商品上面的條碼,才能結帳,非常麻煩費事。

未來透過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這些景象將很快從生活中消失。 RFID是一個小於2mm平方,如芝麻顆粒般大小、由無線通信IC晶片和天線所組成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統,可以在油漬、高塵量的惡劣環境中運用,產品包括卡片型、 硬幣型,和有印刷天線的紙張等各種形式,不過基本功能卻是一樣,只要搭配專用的讀寫裝置,就可以將標籤的資料送到後端電腦上整合運用。


低頻的RFID可用在工廠自動化、貨品銷售。高頻的RFID甚至可用在收費系統或車輛身分識別。

平板.jpg

電磁感應式(Coupling)-近距離訊號傳遞(<1公尺) { 利用電流通過RFID讀取器線圈天線所產生的磁場,讓近距離RFID標籤 內的天線因電磁感應現象產生電流,以啟動標籤內的晶片

電磁波反向傳播式(Backscattering)-遠距離訊號傳遞(>100 公尺) { RFID讀取器利用高頻電磁波傳輸訊號給RFID標籤,標籤的天線收到此 高頻電磁波後,在天線內部形成共震,產生電流以啟動標籤內的晶片, 晶片接收傳來的訊號後,將回應訊號經由同樣頻率的高頻載波反向回 傳給RFID讀取器

射頻識別技術發展歷史 從信息傳遞的基本原理來說,射頻識別技術在低頻段基於變壓器耦合模型(初級與次級之間的能量傳遞及信號傳遞),在高頻段基於雷達探測目標的空間耦合模型 (雷達發射電磁波信號碰到目標後攜帶目標信息返回雷達接收機)。1948年哈裡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可按十年期劃分如下:

1940-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射頻識別技術,1948年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0-1960年:早期射頻識別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於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0-1970年: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1970-1980年:射頻識別技術與產品研發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各種射頻識別技術測試得到加速。出現了一些最早的射頻識別應用。

1980-1990年:射頻識別技術及產品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種規模應用開始出現。

1990-2000年:射頻識別技術標準化問題日趨得到重視,射頻識別產品得到廣泛採用,射頻識別產品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後:標準化問題日趨為人們所重視,射頻識別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源電子標簽、無源電子標簽及半無源電子標簽均得到發展,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規模應用行業擴大。


至今,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得到豐富和完善。單晶元電子標簽、多電子標簽識讀、無線可讀可寫、無源電子標簽的遠距離識別、適應高速移動物體的射頻識別技術與產品正在成為現實並走嚮應用。

既然射頻識別標籤能夠透過一個物體被讀取,那就沒有必要打開一本書的封面或DVD殼來掃描它。無論是在傳輸帶上運輸的書本還是一疊厚厚的書本都能被讀取,這減少了工作人員作業的時間,並且能由借閱者們自行完成,也減少了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幫助的時間。藉由攜帶型閱讀器,在一整排書架上的材料目錄在幾秒內就能被掃描完成。然而在2008年這項技術對許多小型圖書館來說還太昂貴。對於一個中型圖書館來說更換周期也大約在11個月左右。一項2004年荷蘭的預估指出一個一年借出10萬本書的圖書館需要支付5萬歐元的費用(借還機需一萬,監測門廊需一萬,標籤每個0.36歐元)。射頻識別技術取代了大部分職員的職能,這意謂著所需工作人員的減少和其中一些人員的被解僱。不過在北美迄今還未發生過一起圖書館因引入射頻識別而解僱職員的事情。事實上,圖書館在人事上的預算減少而在基礎設施上的預算增加,使得圖書館通過增設自動化設備來彌補職員人數的減少。不過,讓射頻識別技術接管的工作對管理員來說並不是首要任務。一項在荷蘭的調查表明,借閱者對工作人員如今能更好地回答疑問感到滿意。

      隱私問題在圖書館使用無線射頻辨識過程中被提了出來。由於一些無線射頻辨識標籤能夠在高達100米的地方被讀取,一些人士擔憂敏感資訊會以一種不合法的方式被讀取。其實,圖書館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不包含任何光顧者的資訊。大多數圖書館使用的標籤所發出的頻率只能在大約3米範圍內才能被讀取。不過另一種非圖書館機構能夠在不被管理員許可的情況下偷偷記錄下每一個離開圖書館的人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一個簡單的應對方法是讓書本發射只與圖書館資料庫有相關含義的密碼。另一種強化方法是在每本書被歸還後重新賦予密碼。將來,讀者可能會變得無處不在(並可能聯網),那時被盜的書籍即使在圖書館外也能被追蹤。如果標籤小到在一個隨即頁中幾乎不可見,那麼移除標籤也會變得困難。標籤也很可能是由出版方植入的。
       射頻識別晶片植入人體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允許VeriChip公司將無線射頻辨識晶片直接移植到人體內,讓使用者不需攜帶卡片也可被識別。此外,也有科技狂熱者將無線射頻辨識植入體內,控制自己的電子設備。

參考來源

1.https://sites.google.com/site/rfiddianzibiaoqian/


2.https://www.ttrc.edu.tw/userfiles/file/training100/100-07-27RFID


3.https://wiki.mbalib.com/zh-tw/


4.https://www.emmt.com.tw/h/NewsInfo?key=286666815226&cont=231662


youtube RFID 騰訊 RFID
Vimeo 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