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
SDH |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根據ITU-T的建議定義,是為不同速率的數字信號的傳輸提供相應等級的信息結構,包括復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關的同步方法組成的一個技術體制。
目錄
簡介
SDH技術的誕生有其必然性,隨着通信的發展,要求傳送的信息不僅是話音,還有文字、數據、圖像和視頻等。加之數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70至80年代,陸續出現了T1(DS1)/E1載波系統(1.544/2.048Mbps)、X.25幀中繼、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 和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等多種網絡技術。隨着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希望現代信息傳輸網絡能快速、經濟、有效地提供各種電路和業務,而上述網絡技術由於其業務的單調性,擴展的複雜性,帶寬的局限性,僅在原有框架內修改或完善已無濟於事。SDH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各種寬帶光纖接入網技術中,採用了SDH技術的接入網系統是應用最普遍的。SDH的誕生解決了由於入戶媒質的帶寬限制而跟不上骨幹網和用戶業務需求的發展,而產生了用戶與核心網之間的接入"瓶頸"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傳輸網上大量帶寬的利用率。SDH技術自從90年代引入以來,至今已經是一種成熟、標準的技術,在骨幹網中被廣泛採用,且價格越來越低,在接入網中應用SDH技術可以將核心網中的巨大帶寬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入接入網領域,充分利用SDH同步復用、標準化的光接口、強大的網管能力、靈活網絡拓撲能力和高可靠性帶來好處,在接入網的建設發展中長期受益。
評價
SDH採用的信息結構等級稱為同步傳送模塊STM-N(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e,N=1,4, 16,64),最基本的模塊為STM-1,四個STM-1同步復用構成STM-4,16個STM-1或四個 STM-4同步復用構成STM-16,四個STM-16同步復用構成STM-64,甚至四個STM-64同步復用構成STM-256;SDH採用塊狀的幀結構來承載信息,每幀由縱向9行和橫向 270×N列字節組成,每個字節含8bit,整個幀結構分成段開銷(Section OverHead,SOH)區、STM-N淨負荷區和管理單元指針(AU PTR)區三個區域,其中段開銷區主要用於網絡的運行、管理、維護及指配以保證信息能夠正常靈活地傳送,它又分為再生段開銷(Regenerator Section OverHead,RSOH)和復用段開銷(Multiplex Section OverHead, MSOH);淨負荷區用於存放真正用於信息業務的比特和少量的用於通道維護管理的通道開銷字節;管理單元指針用來指示淨負荷區內的信息首字節在STM-N幀內的準確位置以便接收時能正確分離淨負荷。SDH的幀傳輸時按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順序排成串型碼流依次傳輸,每幀傳輸時間為125μs,每秒傳輸1/125×1000000幀,對STM-1而言每幀比特數為8bit×(9×270×1)=19440bit,則STM-1的傳輸速率為19440×8000=155.520Mbit/s;而STM-4的傳輸速率為4×155.520Mbit/s=622.080Mbit/s;STM-16的傳輸速率為16×155.520(或4×622.080)=2488.320Mbit/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