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岱庙

增加 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文名称岱庙
 
外文名称DaiTemple
 
地理位置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 开放时间7:50-17:30门票价格30.00元
著名景点遥参亭、天贶殿、鼓楼等所属国家中国
建议游玩时长3-4小时
文物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柏院===
汉柏院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 [[ 汉柏诗碣 ]] 》。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有[[张衡]]《 [[ 四思篇 ]] 》、[[曹植]]《 [[ 飞龙篇 ]] 》、[[陆机]]《 [[ 泰山吟 ]] 》、[[米芾]]《 [[ 第一山 ]] 》、[[乾隆]]帝《 [[ 登岱诗 ]] 》。
===东御座===
东御座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 [[ 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 ]] 》,西有驰名中外的《 [[ 泰山秦刻石 ]] 》残字碑。
===天贶殿===
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天贶殿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面积近970平方米,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重檐八角,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檐间悬挂“宋天贶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红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单翘重昂三跳拱,内槽殿顶为四个复斗式藻井,余为方形平棋天花板。殿内供奉泰山神即东岳大帝。民间传说此神即[[黄飞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 [[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 》,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乾隆皇帝]]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 [[ 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 ]] 》、《 [[ 汉衡方碑 ]] 》、《 [[ 汉张迁碑 ]] 》、《 [[ 晋孙夫人碑 ]] 》、《 [[ 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 ]] 》、《 [[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 ]] 》、《 [[ 唐鸳鸯碑 ]] 》、《 [[ 唐经幢 ]] 》、《 [[ 宋升元观敕牒碑 ]] 》、《 [[ 金泺庄创佛堂之记 ]] 》、《 [[ 金重修天封寺碑 ]] 》、《 [[ 五岳真形图碑 ]] 》、《 [[ 登岱八首 ]] 》、《[[太极图]]》、《 [[ 谷山寺敕牒碑 ]] 》、《 [[ 颂岱诗 ]] 》、《 [[ 乾隆御制诗 ]] 》、《 [[ 望岳诗 ]] 》、《 [[ 筑桥碑记 ]] 》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 [[ 宋封祀坛颂碑 ]] 》、《 [[ 金重修东岳庙碑 ]] 》、清乾隆皇帝御制《 [[ 重修岱庙碑记 ]] 》;西有《 [[ 大宋天贶殿碑铭 ]] 》、明太祖御制《 [[ 封东岳泰山之神碑 ]] 》;中立《 [[ 大观圣作之碑 ]] 》、清康熙年间《 [[ 重修岱庙记 ]] 》等。
===铜亭铁塔===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为重檐歇山式,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20世纪70年代迁入岱庙。泰山人文景观之二绝--秦刻石,也称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胡亥所下诏书,由丞相李斯以小篆字体书刻制成的。小篆字体笔画简易而形体整齐秀美,较繁赘的大篆更为人们所喜爱。《 [[ 泰山秦刻石 ]] 》原在岱顶,后渐磨损。至清代移存山下岱庙,曾被盗而又追回。尚存完整者7个字“臣去疾臣请矣臣”,半残者三字“斯昧死”。《泰山秦刻石》已成为稀世瑰宝。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现仅存3级,高约4米,1973年移此。
===岱庙碑林===
岱庙因[[历史]]久远,藏碑颇为丰富。现存历代碑刻300余通,林立而群,形制各异。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以及宋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以时代而论,自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等,至现代名人题刻,时间跨度达二千余年。就碑之来源,一是岱庙原有的,二是由庙外迁入的。从碑的内容看,有封禅告祭、庙宇创建重修、文人题诗吟岱等,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故有岱庙碑林之称。
宋《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又名《 [[ 祥符碑 ]] 》,立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月。碑高8.2米,宽2.15米,碑阳刻文34行,满行61字,共2319字。由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诏、朝散大夫尹熙古篆书碑额并书写碑文。该碑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将泰山神由“王”晋封为“帝”之后所立。碑文叙述了自唐玄宗至宋真宗不断为泰山神追加封号的经过,以及真宗封泰山、谢天书后的重大变化。
[[ 宣和重修泰岳庙记 ]] 》又称《 [[ 宣和碑 ]] 》,立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三月。碑高9.25米,宽2.1米,龟趺螭首。龟座高1.85米,宽3米,长5米,重4万余斤,为岱庙诸碑之冠。碑阳刻文26行,满行74字。额阴刻“宣和重修泰岳庙记”2行8字。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文,张漴书并篆额。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王朝危在旦夕,为保江山,宋徽宗不惜耗费巨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借神的力量庇佑自己。碑文主要叙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登基至宣和四年(1122年)二十一年问陆续重修岱庙的情况。
秦《 [[ 泰山刻石 ]] 》也称《 [[ 李斯篆碑 ]] 》,此碑立于 [[ 秦始皇 ]] 二十八年(前219年)。据《[[史记]]》载,秦《泰山刻石》全文共36句,3句为韵,12韵,144个字。
==文物保护==
[[ 民国 ]] 十九年(1930年),因“中原大战”岱庙成为兵营。是役岱庙壁画被“炮毁数处”。此后,在岱庙唐槐院驻军、饲马,唐槐被摧残迨枯。民国二十年(1931年10月),泰安县县长周百锽和赵正印报请山东省政府批准,维修、保护天贶殿壁画,并在壁画之下设铁质护栏。
1949年7月,开始修复岱庙。自清末至1948处泰安解放前夕,岱庙建筑、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至50年代初,人民政府先后多次拨款对岱庙进行修葺,先后换顶、勾抹、翻修天贶殿、配天门、仁安门、三灵侯殿及太尉殿、东西二神门等;对李斯小篆碑、唐槐、汉柏等增设护栏;将历代珍贵碑刻移至一处排列存放,加以保护。
岱庙保存了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更为珍贵的是有184块历代碑刻和48块汉画像石,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汉柏院]]内碑碣林立,约计90余块。其中有后人隶书的[[东汉]][[张衡]]的《 [[ 四愁诗 ]] 》、曹植的《 [[ 飞友篇 ]] 》,有后人篆书陆机的《 [[ 泰山吟 ]] 》、[[谢灵运]]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祯]]年间[[陈昌言]]、左佩铉题篆的《 [[ 汉柏图赞 ]] 》、 [[ 乾隆 ]] 皇帝御制的《 [[ 汉柏图 ]] 》和当代众多名人留下的墨迹。
殿堂台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护罩,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镌刻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书,为丞相李斯书写。他以简练秀雅的小篆代替了当时笔画繁赘的大篆,字迹刚劲挺拔,一扫众家肥呆之气,碑文共222字,后渐泯灭,明嘉靖年间还尚存29字,原立在岱顶玉女池旁,后经沧桑沉沦,几次失而复得,今唯剩10个残字,完整者七。堪称稀世之宝,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诏去泰山神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庙诏告天下。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高宗奉母孝宪太后东巡,驻跸泰安,祭岱庙。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高宗奉母南巡回銮,幸泰安,祀岱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高宗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庙。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高宗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庙。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高宗奉母南巡,回銮幸泰安,祀岱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高宗奉母东巡,至泰安,谒岱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高宗奉母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碧霞元君。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高宗南巡至泰安,谒岱庙。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高宗南巡至泰安,诣岱庙行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庙,共题泰山诗百七十余首。[15]
==文化传说==
11月01日至02月28日7:50-17:00。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视频==
===<center> 岱庙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中国宫殿与传说之 023 岱庙天贶殿 </center>
 
<center>{{#iDisplay:w0183cuycqh|560|390|qq}}</center>
 
<center> 这里是岱庙,位于泰山脚下 </center>
 
<center>{{#iDisplay:p0530fl1cve|560|390|qq}}</center>
 
<center>泰安岱庙里有一座明万历年的铁塔,上面7层消失的原因</center>
 
<center>{{#iDisplay:d092449s5e1|560|390|qq}}</center>
 
<center> 岱庙碑林——泰山之旅(二) </center>
 
<center>{{#iDisplay:k0750vs8yl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77,7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