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945
次編輯
變更
福建芗剧
,無編輯摘要
|}
'''福建芗剧'''是二十世纪初叶发源于[[宜兰县|宜兰]]的[[歌仔戏|台湾歌仔戏]]分支<ref>[http://www.sohu.com/a/25688794_216664 漳州戏曲芗剧与歌仔戏:花开两岸 跨海传戏] ,搜狐 ,海峡视窗 ,2015-08-04 12:03</ref>。[[台湾]]歌仔戏在回传入福建后,在当地称为芗剧。歌仔戏在台湾正式成型时,传采用[[中国]][[福建]][[漳州]]一带的「歌仔」;「歌仔」又称「杂锦歌」、「什锦歌」、「锦歌」。锦歌是什锦歌之简称;1953年,中国福建省文化厅决定将流传于漳州[[九龙江]],又称芗江,当地的台湾歌仔戏正式称为「芗剧」。编印发行《[[闽南民间音乐资料汇刊]]》时,因「什锦」一词过于粗俗,书中略称为锦歌。以早在[[闽南]]有歌仔,没有「锦歌」。而九龙江在龙海县石码地域一段被称为[[锦江]]。因政治考量,曾刻意称当地的歌仔为「锦歌」,并视之为歌仔剧的根源)。乃是吸收民间小戏与民谣曲调而来,以七字或五字组成一句,每四句组成一段,由方言俚语演唱来说故事的一种民歌。
==历史沿革==
1925年厦门[[梨园戏]]团双珠凤曾聘请台湾歌仔戏艺员去教戏,自此在闽南地区流行<ref>[https://fj.qq.com/a/20111111/000197.htm 歌仔戏在闽台文化中孕育生成],腾讯,2011 年11月11日16:16-11-11</ref>。1926年台湾玉兰班前往厦门新世界剧场连演四个月。1928年台湾福佬人前往[[福建省]][[漳州]][[白礁慈济宫]]谒祖时,聘请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前往演出酬神,曾在厦门演出,引起当地轰动。其后闽南地区便纷纷组成歌仔戏班。当时到中国教戏的台湾演员有[[戴水宝]]、[[温红涂]]等,以温红涂的影响最大。
福建当地艺员[[邵江海]]、[[林文祥]]都是台湾歌仔戏艺员温红涂的学生,他们的同学还有[[王锦泉]]、[[吴泰山]]、[[卢培森]]等人,他们两人据歌仔戏曲调加以变革,成为「改良调」(以台湾后来称为「都马调」的「杂碎仔调」为主的系列曲调,杂碎在这里是什锦的意思),组演所谓改良戏,日治下的台湾乐器被查禁,[[邵江海]]、[[林文祥]]等人用[[南管]](泉州南音)的乐器「[[三弦]]」(皮面,共鸣箱蒙蟒皮或蛇皮)和「[[萧|洞箫]]」(即「[[尺八]]」;比民乐的洞箫要长,有时也用民乐洞箫。注:这里指的民乐何意?中国洞箫可略分为北箫及南箫。南箫保留旧制,而北箫在规制上,一般都长于南箫。尺八仍是唐制「篴、通洞」,一尺八寸,九竹节的规制。尔后保留在台系南箫中,日系尺八仅要求一尺八寸,对竹节数目并无限制。所谓民乐洞箫,是指广东民乐,或另有所指?)代替台湾[[月琴]]和台湾品仔([[笛]]),主弦(领奏琴师)的胡琴类乐器[[壳子弦]]、[[大广弦]]则用新发明的[[六角弦]]代替,躲过[[国民政府]]取缔。
1949年,台海两岸分治之前。厦门都马班前往台湾演出,引入都马调。大陆政权易手之后,都马班则留在台湾演出。中共建政后,于1953年将歌仔戏改称芗剧<ref>[http://www.vos.com.cn/news/2014-02/12/cms795955article.shtml 苏燕蓉:百年歌仔戏盛开的第一朵梅花], 来源: 海峡之声网 2014年02月12日 14:43 ,2014-02-12</ref>,而歌仔则统称锦歌。此后发展与台湾歌仔戏(芗剧)渐异。
芗剧在中国政治运动及文艺政策影响下,进行许多变革,许多题材都曾被禁演,而改演具有浓厚政治意识形态的剧目。[[文化大革命]]期间,更难逃[[样板戏]]的袭卷,因而受到京剧极大的影响。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样板戏的影响虽少了,然而目前的演出形式仍然与民间审美差异极大,受到其他剧种影响,[[普通话]]的语言形式和京剧影子仍然随处可见。在行腔上也采真假嗓互用的方式,与台湾用本嗓的方式不同。
[[福建]][[漳州市芗剧团]]以台湾小说家[[洪醒夫]]原著小说《散戏》改编的芗剧现代戏(歌仔戏现代戏;时装戏)《戏魂》得到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届[[文华奖]]的「文华新剧目奖」。
《戏魂》编剧杨联源和方朝晖获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剧作奖」<ref>[http://www.sohu.com/a/205717631_523140 芗剧的传统剧目] ,搜狐 ,泉州史志 ,2017-11-21 17:14</ref>。
[[郑秀琴]]以饰演《戏魂》中章月娇1角获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届文华奖的单项奖「文华表演奖」。
===专业剧团===
福建省漳州市芗剧团属国家全民事业差额拨款单位。是国家专业戏剧表演团体、福建省重点剧团<ref>[http://www.fjsen.com/zhuanti/2013-12/25/content_13217926.htm 芗剧知名院团],东南网,2013-12-25 13:37 </ref>。以丰硕的[[艺术]]成果和强大的艺术阵容著称于福建戏剧界和台湾、东南亚一带。有“芗剧之帜”的美称。自1951年8月建团后,便担负演出、示范、研究,担负着宣传本土文化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联系海外亲情的重任。
===海峡两岸歌仔戏交流===
[[厦门市歌仔戏剧团]]2006年首度到[[台湾]]巡回,献演歌仔戏现代戏(现代歌仔戏;时装歌仔戏)《邵江海》(这部戏的台湾首演是2006年9月18日,在[[台北市]],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特别在台湾发行本剧的DVD并举行签名会,DVD是2005年12月录制)、新编古装歌仔戏《窦娥冤》等多部戏,主弦[[许永仁]],鼓师林德和,《窦娥冤》经台湾公共电视全剧实况录像,多次转播。
《邵江海》的音乐由任职该团的中国国家一级作曲员[[江松民]]<ref>[http://topics.gmw.cn/2016-11/06/content_20392683.htm 音乐设计 江松明] ,光明网 ,2016-11-06 09:2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f>和[[朱伟捷]]设计,江松民笔名山风,原任职[[漳州市芗剧团]],曾多次受邀到台湾给歌仔戏团设计音乐,在台湾的作品有《梨园天神》([[刘文亮]]主弦并合作音乐设计,[[王清松]]司鼓)、《济公活佛》江松民音乐设计版(另有[[许再添]]担任主弦的早期版等几个不同版本)、《燕云十六州》、《鬼驸马》([[陈孟亮]]主弦并合作音乐设计,[[庄步超]]司鼓)等。
陈彬(编曲)、林德和(鼓师,做过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副团长)、郑解放(主弦)曾在[[台湾]][[宜兰县]]的[[宜兰市]]合作1场「歌仔戏主题音乐会」(在台湾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办,2001年8月31日在宜兰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世界首演)的闽南歌仔戏部分;台湾歌仔戏部分由[[柯铭峰]](编曲)、[[朱作民]](鼓师)、[[刘文亮]](主弦)合作,并由台湾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出版实况录像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