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泊湖

移除 3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泊湖.png|缩略图]]
'''泊湖'''古名雷池,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安徽省]][[望江县]],在[[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三县边境。东至华阳、杨湾两闸口,西抵[[宿松西桥]],南达[[黄浦湾]],北到徐桥下桥坝。湖水与华阳河相通,通过华阳河注入长江,屬长江支流华阳河水系。面积约为209.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为1.2米,蓄水量约为30000万立方米<ref>{{cite web|author=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title=中国湖泊基本情况数据库|url=http://www.data.ac.cn/zrzy/BA21.asp?name=%CE%DE&pass=&danwei=%CE%DE|accessdate=2012-06-15}}</ref>。
== 历史文化 ==
雷池<ref>[http://www.wjzhly.com/page100 雷池故地],wjzhly.com</ref> ,一名[[大雷池]],也称[[大雷江]]。唐《[[元和郡图志]]》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东南积为池,经县而入于江。”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界流入,自发源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谓之雷池。”《辞源》载:“雷池,即[[大雷水]],今名[[杨溪河]],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南。”雷池吞吐江流,控九江至安庆、南京之长江通道,扼蕲、黄、太,宿内河之咽喉,虎视长江,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时设大雷戍,东晋庾亮《报温峤书》云:“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刘裕讨卢循,自雷池进军;宋[[孝建]]元年(454),江州刺史[[臧质]]叛使其党羽[[鲁弘卞]]戍守大雷;陈永定二年(558)进军大雷,拒梁进犯,梁丞相[[王琳]]率兵进攻大雷,屡攻不克,终至挫败;梁王僧辨征讨[[侯景之乱]],屯军于大雷;明刘六、刘七、齐彦铭等农民军三过雷港,皆以雷池天险可凭。雷池不仅为江防要地,而且风景壮丽,南朝诗人[[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是这样描绘雷江景胜的:“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有“江湖吞天胸,蛟龙垂涎口”,“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等吟咏雷池诗句。明[[天启]]年间,沙塞雷港口,雷水改道华阳,雷池由沼泽而演变为圩田。
=== 连塘城 ===
连塘城位於码头乡连城村。城址周围委土为堑,高3~5米,宽2~4米,周长1.5公里,城垣呈圆形,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系古代争战之地。史载:“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十二月,大将[[刘裕]](宋武帝)军雷池,战[[卢循]]于连城,循大败。”乾隆《望江县志》载:“元末大富豪毕银(寅)率望、太县民拒贼、护耕筑此。其东二里有关马城,高埠有望河楼,小茗之巅有大寨烟墩,四望相应。与民约,贼至入堡,贼去则耕”。历史上将“连屯旧戍”列为望江十景之一。清代诗人[[张正庭]]有诗云:“宋武凭陵壮力争,连塘屯筑此偏城,关门未锁环溪水,垒堑空围绕径榛。茗岭神灯持照火,松涂鬼马影流兵。白纶野老多情思,指向平原是故营”。遗址至今依稀可辨,1986年1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