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8
次編輯
變更
牛軋糖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牛軋糖'''<br><img src="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3A…”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牛軋糖'''<br><img src="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rhAWTWPcrbdmQaq6NZq-wJmPK9jdYsAeC2v1kV0M71YZ9Cf0UCjZU7emjqVQ&usqp=CAc" width="250"></center><small>[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rhAWTWPcrbdmQaq6NZq-wJmPK9jdYsAeC2v1kV0M71YZ9Cf0UCjZU7emjqVQ&usqp=CAc 原圖鏈結]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3292303&osm=Ad07&utm_source=googleshop&utm_medium=googleshop_USC&utm_content=bn&gclid=EAIaIQobChMI86KirPK-5wIVFKmWCh2_LQw2EAQYBSABEgK0u_D_BwE 圖片來自momo購物網]</small>
|}
</div>
'''牛軋糖'''<ref>[https://kknews.cc/zh-tw/food/4vannlg.html 台灣最好吃的牛軋糖],每日頭條</ref> <ref>[https://www.sugar.com.tw/tw/product/category-16 牛軋糖(大黑松小倆口)],糖村</ref>,(英文/法文:nougat),香港稱為「鳥結糖」、澳門稱為「紐結糖」。在1441年由[[義大利]]的[[克雷莫納]]發明。在當地一個地方貴族的婚宴上,新人獲贈一種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的糖果,代表著平安、甜蜜與永恆。牛軋糖是從“Nougat”這個字直接音譯而來,所以也有人译為“努加糖”或類似的發音。
==發展歷史==
牛軋糖的早期食譜是在10世紀[[巴格達]]的一本中東書中發現的。原產於[[白衣大食]]首都[[哈蘭 (土耳其)|哈蘭]] 。
約在1441年由[[意大利]]的[[克雷莫納]]發明的。在一個地[[貴族]]的婚宴上,新人獲贈一種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的糖果。
===台灣流傳特色===
牛軋糖傳到[[台灣]]後,開始加入[[奶粉]]當作主原料,並加上[[砂糖]]、奶油、[[蛋白]](也有業者會使用由鮮奶提煉的[[乳清蛋白]]來取代的蛋白及蛋白粉)、[[堅果]](如花生、[[杏仁]]、[[核桃]]、[[開心果]]或[[榛子]])、果乾及花瓣(如蔓越莓、黃金柚、芒果、柳橙、龍眼、桂花等)等混合製成的[[糖果]]作為次原料,成為[[台灣]]式牛軋糖獨樹一格的特色。
相較於台式牛軋糖,法式歐洲的牛軋糖則沒有任何牛奶或奶粉的成分,純粹只有在蛋白中加入糖或蜂蜜再撒上杏仁或堅果而製成。另外,有些廠商為了不讓做好的牛軋糖變形,會用可食用的[[米紙]]包裹着,但多少會影響口感,因此各式選擇因人而異。
==口味類型==
原則上牛軋糖有三種基本類型。首先,也是最常見的,是白色的牛軋糖(在意大利稱為“mandorlato”,“果仁夾心糖”),是以蛋白和蜂蜜製成的,它最早可追溯到的時間是出現在15世紀初意大利的克雷莫納,而16世紀在西班牙的阿利坎特是第一個公佈出牛軋糖的食譜,然後在18世紀的法國,蒙特利馬爾出現了第二種類型是棕色牛軋糖(法語是巧克力牛軋糖),其不須經蛋清製成,並具有更牢固,更鬆脆地質地。第三種類型是[[維也納]]或[[德國]]的牛軋糖,基本上是用[[巧克力]]和[[果仁]](通常是榛子)調和的果仁糖。
==命名由來==
[[Google]]的[[Android N]]系统最终确认以牛轧糖(nougat)命名。<ref>{{cite web|language=zh|url=http://cn.engadget.com/2016/06/30/android-n-more-like-android-nougat/|title=Android N 定名「Nougat」|publisher=engadget|date=2016-07-01}}</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 420 家政總論]]
{| class="wikitable"
|<center>'''牛軋糖'''<br><img src="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rhAWTWPcrbdmQaq6NZq-wJmPK9jdYsAeC2v1kV0M71YZ9Cf0UCjZU7emjqVQ&usqp=CAc" width="250"></center><small>[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rhAWTWPcrbdmQaq6NZq-wJmPK9jdYsAeC2v1kV0M71YZ9Cf0UCjZU7emjqVQ&usqp=CAc 原圖鏈結]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3292303&osm=Ad07&utm_source=googleshop&utm_medium=googleshop_USC&utm_content=bn&gclid=EAIaIQobChMI86KirPK-5wIVFKmWCh2_LQw2EAQYBSABEgK0u_D_BwE 圖片來自momo購物網]</small>
|}
</div>
'''牛軋糖'''<ref>[https://kknews.cc/zh-tw/food/4vannlg.html 台灣最好吃的牛軋糖],每日頭條</ref> <ref>[https://www.sugar.com.tw/tw/product/category-16 牛軋糖(大黑松小倆口)],糖村</ref>,(英文/法文:nougat),香港稱為「鳥結糖」、澳門稱為「紐結糖」。在1441年由[[義大利]]的[[克雷莫納]]發明。在當地一個地方貴族的婚宴上,新人獲贈一種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的糖果,代表著平安、甜蜜與永恆。牛軋糖是從“Nougat”這個字直接音譯而來,所以也有人译為“努加糖”或類似的發音。
==發展歷史==
牛軋糖的早期食譜是在10世紀[[巴格達]]的一本中東書中發現的。原產於[[白衣大食]]首都[[哈蘭 (土耳其)|哈蘭]] 。
約在1441年由[[意大利]]的[[克雷莫納]]發明的。在一個地[[貴族]]的婚宴上,新人獲贈一種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的糖果。
===台灣流傳特色===
牛軋糖傳到[[台灣]]後,開始加入[[奶粉]]當作主原料,並加上[[砂糖]]、奶油、[[蛋白]](也有業者會使用由鮮奶提煉的[[乳清蛋白]]來取代的蛋白及蛋白粉)、[[堅果]](如花生、[[杏仁]]、[[核桃]]、[[開心果]]或[[榛子]])、果乾及花瓣(如蔓越莓、黃金柚、芒果、柳橙、龍眼、桂花等)等混合製成的[[糖果]]作為次原料,成為[[台灣]]式牛軋糖獨樹一格的特色。
相較於台式牛軋糖,法式歐洲的牛軋糖則沒有任何牛奶或奶粉的成分,純粹只有在蛋白中加入糖或蜂蜜再撒上杏仁或堅果而製成。另外,有些廠商為了不讓做好的牛軋糖變形,會用可食用的[[米紙]]包裹着,但多少會影響口感,因此各式選擇因人而異。
==口味類型==
原則上牛軋糖有三種基本類型。首先,也是最常見的,是白色的牛軋糖(在意大利稱為“mandorlato”,“果仁夾心糖”),是以蛋白和蜂蜜製成的,它最早可追溯到的時間是出現在15世紀初意大利的克雷莫納,而16世紀在西班牙的阿利坎特是第一個公佈出牛軋糖的食譜,然後在18世紀的法國,蒙特利馬爾出現了第二種類型是棕色牛軋糖(法語是巧克力牛軋糖),其不須經蛋清製成,並具有更牢固,更鬆脆地質地。第三種類型是[[維也納]]或[[德國]]的牛軋糖,基本上是用[[巧克力]]和[[果仁]](通常是榛子)調和的果仁糖。
==命名由來==
[[Google]]的[[Android N]]系统最终确认以牛轧糖(nougat)命名。<ref>{{cite web|language=zh|url=http://cn.engadget.com/2016/06/30/android-n-more-like-android-nougat/|title=Android N 定名「Nougat」|publisher=engadget|date=2016-07-01}}</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 420 家政總論]]